Spring
IOC
1、什么是ioc
(1)控制反转,将对象的创建和对象之间的调用交个spring容器进行管理。
(2)目的:降低耦合度
(3)依赖注入是实现的方式
传统模式//耦合度高
Class userservice{
excute(){
Userdao dao=new Userdao();
Dao.add();
}
}
Class userdao{
add(){
…
}
}
工厂模式 //一定程度上解耦但不是最低耦合 (PS:不可能完全解耦)
Class userservice{
excute(){
Userdao dao=userFactory.getuserdao();
Dao.add();
}
}
Class userdao{
add(){
…
}
}
Class userFactory{//工厂
Public static userdao getuserdao(){
Return new userdao();
}
}
2、底层原理
(1)xml解析,工厂模式、反射
IOC底层过程 进一步降低耦合
第一步 xml配置文件,配置创建的对象
第二步 有service类和dao类,创建工厂类(BeanFactory和ApplicationContext Spring实现)
自己模拟
Class UserFactory{
Pubic static UserDao getDao(){
String classValue=class属性值//xml解析
Class classzz=Class.forName(classValue);//通过反射获取类
Return (UserDao)classzz.newInstance();//返回对象实例
}
}
IOC(接口)
1、 IOC思想基于IOC容器实现,IOC容器底层就是对象工厂
2、 Spring提供的IOC容器实现的两个方式(两个接口)
(1) BeanFactory :IOC容器基本实现,是spring内部的使用接口,一般开发不用,(懒加载,加载配置文件时不会创建对象,在获取对象时才去创建对象,占用资源少,但运行速度一般,不支持国际化)
(2) ApplicationContext: BeanFactory接口的子接口,提供更多更强大的功能,一般由开发人员使用(即使加载,加载配置文件时就加载全部对象,占用内存在,但把费时间的加载都在系统启动时完成了,支持国际化)
3、 依赖注入的3种方式:https://www.cnblogs.com/chansblogs/p/8343930.html
(spring官方推荐setter方式)
4、 例子
(1)加载spring配置文件 (ApplicationContext可以用BeanFactory代替,但一般不用)
ApplicationContext context=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bean.xml”);
(2)获取配置创建的对象
User user=context.getBean(“user’,User.class);
User.add();
AOP
1、 什么是AOP
(1) 面向切面编程,利用AOP可以对业务逻辑的各个部分进行隔离,从而使得业务逻辑各部分之间的耦合度降低,提高程序的可重用性,提高开发效率
(2) 简单说,就是不用修改源代码,在主干功能里面添加新的功能(方法增强)
(3) 例如,一个登录验证模块,原本只是验证用户名和密码是否正确,通过就登录,不通过就无法登录,现在除了验证之外还要加权限的功能,登录之后要判断权限,AOP可以实现,在不修改源代码的方式实现这个功能
2、 底层原理
(1) 有两种情况
① 有接口,使用JDK动态代理
创建接口实现代理对象,增强类的方法
Interface userDao{
Public void login();
}
Class userDaoImpl implements UserDao {
Public void login(){
//实现
}
JDK动态代理
创建userDao接口实现类代理对象
② 第二种 没有接口的情况,使用CGLIB动态代理
创建子类的代理对象,增强类的方法
Class user{
Public void login();
}
Class Person extend user{
Public void login(){
Super.add();
//增强逻辑
};
}
CGLIB 创建当前子类的代理对象
3、 JDK动态代理实现底层(使用Proxy类里面的方法创建代理对象)
(1) 调用newProxyInstnce方法
① 第一个参数:类加载器
② 第二个参数:增强方法所在的类,这个类实现的接口,支持多个接口
③ 第三参数:实现接口InvocationHandler,创建代理对象,写增强的方法
(2) 对应实现代码
① 接口
public interface UserDao{
int add(int a,int b);
String update(String id);
}
② 实现类
Public class UserDaoImpl{
int add(int a,int b){
return a+b;
}
String update(String id){
Return id;
}
}
③ 使用Proxy类创建代理对象
Class UserDaoProxy implements InvocationHandler{
//代理谁,把谁注入
//构造
Private Object obj
Public UserDaoProxy(Object obj){
This.obj=obj;
}
//增强逻辑
@Override
Public Object invoke(Object obj,Method method,Object[] args) throws Throwable{
//方法执行之前
Sout(“方法名”method.getName()+”参数”Arrays.toString(args))
//被增强的方法执行
Object res=method.invoke(obj,args);
//方法执行之后
Sout(“sadsad”)
Return res;
}
}
//真正要执行的地方
Class Demo{
Psvm{
Class[] intetfaces ={UserDao.class};//要增强的接口
UserDaoImpl userDao=new UserDaoImpl();//传入的实例(代理对象需要注入)
UserDao dao=(UserDao) Proxy.newProxyInstance(Demo.class.getClassLoader,interfaces,new UserDaoProxy(userDao));
int res=dao.add(1,2)//这样执行就会调用到增强的方法;
}
}
4、 术语
① 连接点:类里面可以被增强的方法
② 切点:实际被增强的方法
③ 通知:就是增强的逻辑部分
分为前置、后置、环绕、异常、最终
④ 切面:动作,把通知应用到切点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