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两个类,分别为A和B,如果A要调用B,那么最简单的方法便是直接在A用利用new创建B的对象,然后调用相应的方法即可。这样的话,A和B便是硬编码耦合了,如果B需要作出修改,那么A类也要作出相应的修改。单纯一个类调用的话,修改并不是特别多,但是如果有千千万万个类需要调用B类呢?一旦B类作出修改,那么这千千万万个类都需要作出修改,工作量极其大。那么有什么方式能够减轻工作量呢?那么就是引入一个简单工厂类,简单工厂类的作用就是负责建立B类对象,而其它需要调用B类的,则通过工厂类建立对象即可,那么如果B类需要修改的话,相应的只需要修改简单工厂类即可,工作量便大大减少。这就是简单工厂模式。
本文举一个例子:电脑连接打印机的例子。很明显电脑需要调用打印机才能进行工作,这里就利用简单工厂模式,可以降低两个类之间的耦合性,比如引入一个打印机工厂,通过工厂来创建打印机。
首先是电脑类的代码:
public class Computer
{
private Output out;
public Computer(Output out)
{
this.out = out;
}
// 定义一个模拟获取字符串输入的方法
public void keyIn(String msg)
{
out.getData(msg);
}
// 定义一个模拟打印的方法
public void print()
{
out.ou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 创建OutputFactory
OutputFactory of = new OutputFactory();
// 将Output对象传入,创建Computer对象
Computer c = new Computer(of.getOutput());
c.keyIn("aaa");
c.keyIn("bbb");
c.print();
}
}
以下是打印机类的代码,先编写打印机的接口,然后实现接口。
public interface Output
{
// 接口里定义的属性只能是常量
int MAX_CACHE_LINE = 50;
// 接口里定义的只能是public的抽象实例方法
void out();
void getData(String msg);
}
public class Printer implements Output
{
private String[] printData = new String[MAX_CACHE_LINE];
// 用以记录当前需打印的作业数
private int dataNum = 0;
public void out()
{
// 只要还有作业,继续打印
while(dataNum > 0)
{
System.out.println("打印机打印:" + printData[0]);
// 把作业队列整体前移一位,并将剩下的作业数减1
System.arraycopy(printData , 1, printData, 0, --dataNum);
}
}
public void getData(String msg)
{
if (dataNum >= MAX_CACHE_LINE)
{
System.out.println("输出队列已满,添加失败");
}
else
{
// 把打印数据添加到队列里,已保存数据的数量加1。
printData[dataNum++] = msg;
}
}
}
引入打印机工厂的类:
public class OutputFactory
{
public Output getOutput()
{
//下面两行代码用于控制系统到底使用Output的哪个实现类。
return new Printer();
// return new BetterPrinter();
}
}
以上例子就是电脑调用打印机的过程,通过打印机工厂创建打印机对象,这样电脑只需要通过打印机工厂类进行创建打印机对象即可,这样可以一定程度降低电脑与打印机之间的耦合程度。
通过上面例子可以看出,简单工厂模式的优势:让对象的调用者和对象的创建过程分离,当对象调用者需要对象时,直接向工厂请求即可;从而避免了对象的调用者与对象的实现类以硬编码方式耦合,以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可扩展性。缺陷:当产品类作出修改时,工厂类也要作出相应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