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端小端 长久以来用处都不是很明显 可是一旦设计到服务器中的某些数据传递等等的方面的时候就会配合这memcpy出现一些问题
先上程序:
int_8* a = new int_8[10];
a[0] = 0;
a[1] = 0;
a[2] = 0;
a[3] = 13;
a[4] = 0;
a[5] = 0;
a[6] = 0;
a[7] = 0;
int_32 t = 0;
memcpy(&t , a , sizeof(t));
这时候我们把t打印出来看看,小端机器就会看到好几万的输出,这是由于a【0】是代表低地址,对于小端低地址就会被映射到int的低位数据,于是,成为了0x 13 00 00 00,的一个int 数据,所以如果想输出为13,那么就应该写为a【0】 = 13,其余为0,从而在copy之后,主机读取int型数据时候就会被映射成为 0x 00 00 00 13 从而正确。这个就可亦理解网络字节序的工作原理了。
所以当要进行数据封装和解封装的时候,最好是按照纯memcpy的操作,例如上面的代码,不应该逐个赋值,应该直接用memcpy对a指向的内存进行写操作,然后同理利用memcpy对于a指向的内存进行读操作,这样可以忽略大小端的影响。
下面是一个网上转载的例子,更加清晰一些:
void main() { unsigned int uiVal_1 = 0x12345678;//此处把16进制转化成10进制 unsigned int uiVal_2 = 0; unsigned char aucVal[4] = {0x12, 0x34, 0x56, 0x78};//注意这个和上面的 //在赋值的时候是不一样的 unsigned short usVal_1 = 0; unsigned short usVal_2 = 0; memcpy(&uiVal_2, aucVal, sizeof(uiVal_2)); usVal_1 = (unsigned short)uiVal_1;//在这截断 都取得是低位 usVal_2 = (unsigned short)uiVal_2;//在这截断 printf("usVal_1: %x\n", usVal_1); //这又转化回来 printf("usVal_2: %x\n", usVal_2);//这边又转化回来 }
在内存里面我的机子是小端,地址由小到大
uiVal_1:78 56 34 12uiVal_2:12 34 56 78
结果应该是
5678
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