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薪10万、30万、50万、70万的程序员,在能力上到底差在哪?

👇我的小册 53章教程:(小白零基础用Python量化股票分析小册) ,原价299,限时特价49。
👇我的小册 AI工具100个实战小案例:(100个AI工具实战小案例) ,原价299,限时早鸟价29。

大家好,我是菜哥,累积原创Python内容700+篇

前段时间跟一些老朋友聚会,其中有几个是在某米和某头部科技公司做中层的一起吃饭聚聚,因为自己也是程序员,席间聊到一个话题关于招聘,年薪10万、30万、50万、70万的程序员到底有啥区别。他们的回答让我豁然开朗,分享给大家也许对你有启发。

现在已经是2025年了,AI从去年开始大爆发,已经把整个行业搅得天翻地覆,年薪10万和70万的程序员,甚至都不是一个物种了。

你以为大家都在敲代码?错了,10万的在调CSS按钮颜色,70万的在搞多模态Agent框架、大模型微调、推理优化……说白了,一个在搬砖,一个在造房子!


01.10万程序员:

代码能跑,但也就能跑

先说个真事儿。

前段时间某米招了个应届生小A,让他把AI问答系统做个前端界面。需求很简单:用户问一句,系统答一句。小伙子用React撸了一周,页面出来了,按钮能点,功能都"有"。

PM说加个聊天记录功能,他二话不说搞了个table,一行一条对话,时间戳、问题、回复,齐活儿。技术上没毛病,但用起来……妈呀,这哪是聊天记录,这TM是在看服务器日志啊!

问题在哪?他压根没想过用户为啥要看历史记录,只知道"完成任务"。写代码?会。理解需求?不存在的。

这就是大部分10万多程序员的现状:能写出"一个功能",但写不出"一个有用的功能"。在AI时代,这种纯执行型选手,说实话,ChatGPT都能替代一半。

02.30万程序员:

不止写代码,还懂为什么要写



30万这个档位的程序员,开始有点意思了。

我司很多senior都是算是这个档位的,自己搞了个开源项目叫promptflow-visualizer,专门给Prompt工程师对比不同prompt效果用的。起因很简单,他发现大家还在用Google Sheets手动记录对比结果,效率低得令人发指。

他不光写了个工具,还加了Prompt模板管理、版本对比、评分插件。为啥?因为他明白Prompt工程的核心不是"写死",而是"调优"。这种持续迭代的思维,10万程序员根本get不到。

换个10万的来做,估计就是FastAPI糊个接口,前端对接,完事儿。让他想"怎么真正提升Prompt工程师的效率"?对不起,超纲了。

30万程序员的核心能力:知道自己在解决什么问题,而不只是完成什么任务。

03. 50万程序员:

能扛起一个AI产品


到了50万这个级别,"懂技术"已经是基本功了,关键是能不能把AI落地成产品。

到了这个级别都有一定的产品思维了,之前群里有人做推荐系统,后来all in AI。他们公司要做个法律行业的大模型助手,目标是帮律师起草合同、分析案例、生成法律意见书。

听着简单吧?落地的时候差点把人逼疯:

  • 法律行业对准确率要求变态级别高,错一个字可能就是百万损失

  • 得接入各种结构化法规库、判例库,数据清洗就是个大坑

  • 必须做source attribution,每句话都要标注引用来源

  • 多轮对话还不能跑偏,上下文管理极其复杂

不光要能把这些技术难题都搞定了,还主动跟律师混了两个月,深度理解客户的需求,了解他们的工作流程,最后做出来的产品,律师们用了都说香。

这就是50万程序员的价值:不是会写代码,而是能把复杂的AI能力包装成客户满意的产品,既懂技术还要懂客户。

04.70万程序员:

定义游戏规则



70万?说实话,这个级别已经不是"程序员"了,更像是"技术架构师+产品经理+商业顾问"的混合体。

他们在干啥?

  • 设计整个公司的技术栈和演进路线

  • 判断哪些场景该用RAG,哪些该fine-tuning

  • 平衡成本和效果,一个推理优化能省百万云服务费

  • 甚至参与商业决策:这个AI产品能不能赚钱?护城河在哪?

他们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让公司内部上千个业务场景都能低成本接入大模型能力,同时保证数据安全和成本可控。这已经不是写代码的事了,这是在设计一个生态系统。

05.最后说两句

说到底,工资差距反映的不是技术水平差距,而是价值创造能力的差距。

10万的在消耗资源完成任务,30万的在提升效率,50万的在创造产品,70万的在定义方向。越往上走,写代码反而越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看到更大的图景。

特别是在AI时代,纯coding能力的边际价值在快速下降。Cursor、Copilot这些工具,已经能帮你写80%的代码了。剩下的20%是什么?是理解业务、是产品思维、是技术选型、是成本控制。

所以别问"怎么从10万涨到70万",先问问自己:你是在写代码,还是在解决问题?如果只是前者,那30万可能就是天花板了。如果是后者,70万只是个开始!

如果你对这个话题有兴趣,欢迎在留言区说说你的看法~~

图片

最后推荐一下我们团队写的量化小册的内容(600人+订阅),53篇内容!从Python安装,入门,数据分析,爬取股票基金的历史+实时数据,以及如何写一个简单量化策略,策略回测,如何看资金曲线统统都有介绍,非常超值!

欢迎订阅:原价299 早鸟价49,即可永久阅读,终身有效。现在的价格非常非常低,只要2杯奶茶,就可以终身订阅+课程源码,还有永久陪伴群,火速来吧!

图片

【电能质量扰动】基于ML和DWT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研究(Matlab实现)内容概要: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机器学习(ML)和离散小波变换(DWT)的电能质量扰动分类方法,并提供了Matlab实现方案。首先利用DWT对电能质量信号进行多尺度分解,提取信号的时频域特征,有效捕捉电压暂降、暂升、中断、谐波、闪变等常见扰动的关键信息;随后结合机器学习分类器(如SVM、BP神经网络等)对提取的特征进行训练与分类,实现对不同类型扰动的自动识别与准确区分。该方法充分发挥DWT在信号去噪与特征提取方面的优势,结合ML强大的模式识别能力,提升了分类精度与鲁棒性,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适合人群:电气工程、自动化、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电能质量监测与分析的工程技术人员;具备一定的信号处理基础和Matlab编程能力者更佳。;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应用于智能电网中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实现扰动类型的自动识别;②作为高校或科研机构在信号处理、模式识别、电力系统分析等课程的教学案例或科研实验平台;③目标是提高电能质量扰动分类的准确性与效率,为后续的电能治理与设备保护提供决策依据。;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Matlab代码深入理解DWT的实现过程与特征提取步骤,重点关注小波基选择、分解层数设定及特征向量构造对分类性能的影响,并尝试对比不同机器学习模型的分类效果,以全面掌握该方法的核心技术要点。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