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有编号从1到n的n个点,每个点都存了一些信息,用[L,R]表示下标从L到R的这些点。
线段树的用处就是,对编号连续的一些点进行修改或者统计操作,修改和统计的复杂度都是O(log2(n)).
线段树的原理,就是,将[1,n]分解成若干特定的子区间(数量不超过4*n),然后,将每个区间[L,R]都分解为
少量特定的子区间,通过对这些少量子区间的修改或者统计,来实现快速对[L,R]的修改或者统计。
开始时是区间[1,n] ,通过递归来逐步分解,假设根的高度为1的话,树的最大高度为
(n>1)。
线段树对于每个n的分解是唯一的,所以n相同的线段树结构相同,这也是实现可持久化线段树的基础。
下图展示了区间[1,10]的分解过程:
(1)线段树的点修改:
假设要修改[5]的值,可以发现,每层只有一个节点包含[5],所以修改了[5]之后,只需要每层更新一个节点就可以线段树每个节点的信息都是正确的,所以修改次数的最大值为层数
。
复杂度O(log2(n))
(2)线段树的区间查询:
线段树能快速进行区间查询的基础是下面的定理:
定理:n>=3时,一个[1,n]的线段树可以将[1,n]的任意子区间[L,R]分解为不超过
个子区间。
这样,在查询[L,R]的统计值的时候,只需要访问不超过
个节点,就可以获得[L,R]的统计信息,实现了O(log2(n))的区间查询。
(3)线段树的存储结构:
线段树是用数组来模拟树形结构,对于每一个节点R ,左子节点为 2*R (一般写作R<<1)右子节点为 2*R+1(一般写作R<<1|1)
然后以1为根节点,所以,整体的统计信息是存在节点1中的。左子树的节点标号都是根节点的两倍,右子树的节点标号都是左子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