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聚焦电子健康记录(EHR)中缺失数据的恢复问题,创新性地将大语言模型(LLM)与临床驱动的“路线图”结合,提出了兼顾准确性与可扩展性的算法,有效解决了传统人工图表审查成本高、效率低的痛点。
一、文章主要内容
文章围绕EHR中缺失数据恢复展开,核心是验证“基于ICD-10代码的LLM增强型路线图算法”的效果,具体内容分为以下模块:
1. 研究背景与问题
- EHR是学习健康系统(LHS)的核心数据来源,但因临床环境快节奏,数据常存在缺失和错误,且缺失并非随机(如依赖医生开具检查决定是否测量)。
- 研究目标是计算“非稳态负荷指数(ALI)”(反映身体应激损伤的可计算表型,含10个生物标志物),但EHR中部分生物标志物(尤其是罕见炎症指标)测量频率低,缺失问题突出。
- 传统人工图表审查虽能验证和恢复数据,但需大量人力(4名审查员耗时6个月仅处理100名患者),成本高、可扩展性差,无法覆盖大规模样本(如1000人研究)。
2. 研究方法
- 数据与样本:基于1000名18-65岁初次就诊患者的EHR数据,其中100人用于人工图表审查,1000人用于算法规模化验证。
- 路线图设计:
- 基础路线图:由临床专家制定,含20个搜索术语(如“高血压”对应血压指标),可匹配ICD-10代码。
- LLM增强路线图:分两类,一是“无上下文LLM路线图”(仅基于生物标志物名称和健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25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