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章主要内容总结
本文批判性探讨了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渗透测试中的惊人有效性,核心内容包括:
- 技术背景与发展:回顾了渗透测试的本质(专业人员主动攻击系统以发现漏洞)、LLMs出现前AI在攻击中的应用,以及LLMs的演化(从ChatGPT到工具调用、结构化输出、多智能体系统等能力的扩展)。
- LLMs在渗透测试中的应用历史:
- 学术研究(2023-2025):从初期的Linux权限提升、CTF任务解决,到2024年扩展至网站攻击、漏洞利用开发,再到2025年实现企业网络(如Active Directory)的自动化测试。
- 工业界应用:白帽方面,用于漏洞挖掘(如Google的OSS-Fuzz、Project Zero)、自动化工具开发;黑帽方面,用于信息收集、恶意软件开发、社会工程学攻击等。
- LLMs有效的核心原因:
- 渗透测试依赖模式匹配,与LLMs的核心优势高度契合;
- LLMs能处理动态环境中的不确定性;
- 预训练模型的低成本获取与生态支持(如工具调用框架)。
- 当前现状分类:分为交互式“氛围黑客”(vibe-hacking,人类参与的互动模式)和全自动系统。
- 主要障碍:模型可靠性与稳定性问题、安全与伦理风险(如双重使用、恶意滥用)、成本(经济与生态)、隐私与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71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