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要内容总结
本文研究了大型语言模型(LLMs)在多智能体系统(LLM-MAS)中的集体道德判断机制,重点探讨群体 deliberation 是否会像人类群体一样出现“功利主义增强”(utilitarian boost)现象——即更倾向于认可为最大化多数人利益而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研究设计了两组实验:单个LLM独立判断(Solo条件)和多个LLM通过多轮讨论达成共识(Group条件,成对或三人组),测试了6个主流模型(包括GPT-4.1、Llama3.3等)在经典道德困境中的表现。结果显示:
- 所有模型在群体中比单独时更认可违反道德规范的功利主义行为(如为救多人而直接伤害一人),即存在“功利主义增强”,与人类群体表现相似;
- 但机制与人类不同:人类群体的功利主义增强源于对决策结果的敏感性提升,而LLM群体要么是对道德规范的敏感性降低,要么是公正性增强;
- 不同模型的机制存在差异,例如QwQ更倾向于效用最大化,GPT-4.1仅在违反规范能带来高收益时才更功利,Llama3.3则更关注结果优化。
研究揭示了LLM群体表面行为与人类相似但底层驱动不同,对AI对齐、多智能体设计和人工道德推理具有重要启示。
文章创新点
- 首次发现LLM多智能体系统的“功利主义增强”现象:证明多个LLM协作时,其道德判断会系统性地向功利主义倾斜,且这一现象在6个主流模型中普遍存在,并非特定训练数据或范式导致。
- 揭示LLM群体与人类群体的机制差异:通过CNI问卷等工具,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88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