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 everybody!最近学习任务比较重,就没有时间去专门写博客。这篇文章是我在学习Linux操作系统的第一节进程时整理的笔记,上面的图片是老师的板书,有几张图片有些杂乱,可能不知道从何看起。不过每张图片后都有十分详细的文字描述,读懂那些文字也就读懂了图片在说什么。
希望大家在看过这篇文章后能够有所收获!
1.计算机最基本的体系结构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
中央处理器/cpu:
离cpu越近的设备,效率越高,成本越高。
离cpu越远的设备,效率越低,成本越低。
所以,虽然cpu的运算速度很快,但是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是很慢的,如果去掉内存,计算机采用最上面的结构,那么整台计算机的效率不取决于cpu,而是取决于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除非把计算机里面的存储设备换成寄存器,这样的计算机运行效率是非常可怕的,但它的造价也十分高昂(几千万)。
这时内存就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效率也是很高的),它在极大程度上提高计算机效率的同时,造价也没有高多少,这让大多数人有能力买电脑,手机。买的人多了,就有了网络的需求,后来才发展起了网络。
由此可以看出: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非常伟大的!
2.操作系统
图中介绍的比较清楚
补充:
硬件会更新迭代,当硬件更新后,难道操作系统也要更新一下才能访问更新后的硬件嘛?
这里,硬件厂商会提供对应硬件的驱动程序,每一个硬件都有驱动程序,操作系统是通过驱动层来管理硬件的!
操作系统存在的意义:
对下,很好的管理软硬件。对上,为用户提供良好(稳定的,安全的,高效的)的运行环境(操作系统存在的目的)。
六个字:
先描述,再组织。
描述就是把对象描述出来,组织就是再组织链表,顺序表等以及完成增删查改等操作。
还有就是操作系统对软硬件的管理其实就是对其数据的管理。
由此可见,在操作系统中,存在大量的数据结构,其中包含大量的数据。
数据结构这门学科就是教我们如何高效的管理数据的学科。
另外,为保护操作系统,用户不可以直接访问操作系统,用户必须调用系统调用接口才可以访问操作系统,进而访问软硬件等。
图中,操作系统和系统调用才是完整的操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