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工作和学习的需要,最近自己端起了C++对象模型的书籍进行学习。特地写下一些自己对于多态性的理解,帮助自己学习和理解C++中的多态是怎么进行的。同时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由于本人才疏学浅,如果在文章有错误敬请大家指正。
首先我们先考虑一个这样的继承体系结构:
class Base
{
virtual Base();
virtual ~Base();
virtual void fun();
}
class derived:public Base
{
derived();
~derived();
void fun();
}
在上面的继承结构中,derived继承自Base类。在C++中当有如下的代码调用derived中的fun函数时:
int main()
{
Base *p=new derived();
p->fun();
}
自然而然的就用到了多态性。在C++中,Base类会被编译器在编译的时候自动插入一个叫做vptr的指针。这个指针指向了函数列表(类中定义的方法)。并且在编译的时候,编译器会自动的设定好这个vptr的值。在当前的继承体系下,派生类derived也会继承这个vptr,并且设定其指向一个函数列表的地址。所以当p->fun();语句执行的时候,编译器解析了p的地址类型为Base,同时将其语句形式变成了(*p->vptr[3])(p);(一般而言 析构函数和构造函数在第一第二格,类的类型表示符在第0格。这里假设fun()函数地址在第3格)之后便可以在不用知道p具体是什么类型的情况下调用正确的fun()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