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联函数就是小型函数,牺牲空间来节省函数调用的开销,一般用作比较小的函数,即函数内部没有循环、开关语句等。内联函数被发明出来就是为了取代C中的宏,因为宏是单纯的替换而没有类型检查所以经常出毛病,比如: #define MAX(a, b) (a) > (b) ? (a) : (b) 如果你在代码中这样写: int a = 5, b = 10; // int max = MAX(++a, b); // a自增了两次 // int max = MAX(++a, b+10); // a自增了一次 a的自增次数竟然由与其比较的数字的大小来决定!?这肯定不是你想要的结果。 所以最好的办法是这样: template <class T> inline T max(const T& t1, const T& t2) { return t1 > t2 ? t1 : t2; } 这样的话如果你这样写: int max = max(a, b); 其实就被替换为了: int max = a > b ? a : b; 虽然看起来宏差不多,但是比宏多了类型检查,而且内联函数使用的是真正的函数的特性,而不是宏的function-like,模拟函数的功用。 内联函数是为频繁使用、并且过程不大的小型函数设计的,我说了它是以牺牲代码空间来节省函数调用的开销,内联函数使用不当就会造成代码膨胀,所以使用它一定要小心。
内联函数
最新推荐文章于 2025-02-27 19:30:44 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