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世界上大多数的事情,依靠的是两个判断,一个是对事的判断,一个是对人的判断。
对事的判断相对容易,主要是技术层面,靠专业知识+常识,就基本能够对一件工作,一个任务判断的差不多了。
对人的判断相对是比较难的,说难主要是评判的指标难以量化。对同一个人,不同人有不同的认知。我把自己的一些体会说一下。
首先判断这个人的核心素养,与这个人从事什么工作、是什么身份没有关系。
1、言行是否一致。看这个人做的和说的是不是一回事儿,听其言观其行指的就是这个。
2、重视承诺。大事儿上的承诺和小事儿上的承诺,本质上是一回事儿。我们很少会碰到大事儿,都是从小事儿上看,承诺办一件大事儿和承诺给对方一个小帮助,在有些人心里面这是同等的,这样的人是需要加分的。
3、身份相符,合乎情理,不过度。这点很有意思,古人有句话叫无事献殷勤,指的就是这点。没什么事儿的时候,不需要来献殷勤,既然来献了,就说明这里面有问题。比如下级对上级献媚,端茶倒水都在合理范围内,可是领导皮鞋脏了,还弯腰下来去擦皮鞋,这个就过了尺度,自己的尊严不考虑了,必有大的问题。所谓媚上者必然欺下,就是这个道理,对上面已经失去了尊严,对下一定要找回来,并且是过分的找回来。
上面是最主要的判断标准,下面我说一些“术”,怎么来识别。
1、看他/她如何对待陌生人。陌生人可以是问路的人,可以是到你的部门打交道的人,也可以是行乞者。对待陌生人的态度是能够看出一个人的秉性。
2、看他/她遇到挫折如何对待。是犬儒主义,还是坚持信念,还是从此一蹶不振。
3、看他/她的亲人和朋友是什么样的人。人以群分,能看出很多问题。如果一个人的朋友老是能出馊主意,这个人多少会有点问题。
4、看有没有持之以恒地去做一件事儿。可能是工作,可能是爱好,也可能是运动,如果能坚持,说明是好的。长期抽烟喝酒打麻将不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儿。
5、寻找脉络,听他讲故事,讲曾经的故事。从这里面可以听他对以前遇到的事儿的看法,也可以问为什么会这么做,为什么会这么想,再加以判断。
6、看能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性,比如同别人谈话的时候,忽然想到一个事情,想说出来,能不能控制住;自己说话的时候,如果别人插话,他/她能不能停住。
7、人的大脑中,有负责处理潜意识和意识的不同部位。潜意识代表感性,是几乎不加思维处理就能够直接反应的,速度快。意识代表理性,需要大脑处理,耗精力,速度慢。所谓“说话不经大脑”,指的就是用管理潜意识的部位去直接说话,没有用处理意识的部位去思考一下。这两个部位有相应的名词,我忘记了,暂且定义成A区和B区,前者负责潜意识,后者负责意识。
在我们人类形成的过程中,思维的进步主要是靠B区,而B区是需要锻炼才能发展的。A区的很多东西也是要经过锻炼才能形成。比如很多运动方面的技巧,时间上来不及反应,下意识的动作就需要长时间的锻炼,才能够在A区中形成反射,从而直接调动肌肉,不需要经过B区思考,速度快。
知道了这个基本原理之后,我们可以在三个常见情况下来判断人:
(1)喝酒之后的状态。人平时都是由B区控制在别人面前的状况,酒后主要是以A区控制为主,有的人酒后乱说话,酒后乱性,酒后耍酒疯,就是说明B区控制不够。酒后说话比平常多点正常,毕竟B区控制的力度在减弱,如果过分就不对了。反过来说,一个人在喝酒之后从来不失态,说明其B区控制能力强,在平时一定是经过训练的,这个人的自我控制能力比较厉害。
(2)赌博时候的状态。当赌博的输赢金额在很在意的时候,A区就会主导他/她的语言及行为,要不怎么会有赌场见性情的话。如何在赌场展现自己的风采,要么是由B区控制,注意风度,要么就是这个人的本性(即A区控制的部分)很有风度。
(3)开车时候的状态。开车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人坐在车里,会感觉自己强大了很多,会变成与平时完全不同的人。开车过程中,方向盘的控制与油门刹车的控制,都是瞬时的,这些动作绝大部分都是由A区控制,这里面能看出人本质性格中的一些特点。潜意识通过行为能够体现。
对事的判断与对人的判断相结合,就成为总体判断,实际还要加上当时外围环境的因素。
人类对我们自身的研究始终落后于对其他自然科学的探索,所以这篇文章也仅是我个人的一些总结,可能以后会逐渐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