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各硬件设备在Linux中文件名
在Linux系统中,每个设备都被当作一个文件系统来对待,在Linux系统中几乎所有的设备都会在/dev这个目录内。
设备 | 设备在linux的文件名 |
ide硬盘 | /dev/hd[a-d] |
SCSI/SATA/USB硬盘 | /dev/sd[a-p] |
u盘 | /dev/sd[a-p] |
软驱 | /dev/fd[0-1] |
打印机 | 25针:/dev/lp[0-2] USB: /dev/usb/lp[0-15] |
鼠标 | usb: /dev/usb/mouse[0-15] ps2: /dev/psaux |
当前cd rom/dvd rom | /dev/cdrom |
当前鼠标 | /dev/mouse |
磁带机 | ide: /dev/ht0 scsi: /dev/st0 |
2、磁盘组成
第一个扇区记录了两个重要信息:
主引导分区(MBR),可以安装引导加载程序的地方,有446bytes 如果要安装多重引导系统,mbr分区的管理很重要,因为ixitong在开机时会主动读取这个区块的内容,这样系统才会知道你的程序放在哪里该如何开机。
分区表(partiton table)记录整块硬盘分区的状态,64bytes,由于分区表只有64bytes,最多只能容纳四个分区,这四个分区被称为主或拓展分区。
假设上面的硬盘设备文件名为/dev/hda时,那么这四个分区在Linux系统中的设备文件名如下,重点在于文件名后面会再接一个数字,这个数字与该分区所在的位置有关。
P1:/dev/hda1
P2:/dev/hda2
P3:/dev/hda3
P4:/dev/hda4
可以看出:
其实所谓的分区只是针对那个64bytes的分区表进行设置而已,硬盘默认的分区表仅能写入四组分区信息,这四个分区被称为主或扩展分区。分区的最小单位为柱面
扩展分区继续可分出逻辑分区
并且拓展分区最多只能有一个
能够被格式化后作为数据访问的分区为主分区和逻辑分区,扩展分区无法格式化。
3、目录结构树
所谓目录结构就是以根目录为主,然后向下呈现分支状的目录结构的一种文件结构。整个目录树结构最重要的就是那个根目录,这个根目录的表示方法为一条斜线“/”,目录树相关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所有的文件都是由根目录衍生而来的,而次目录之下还能够有其他的数据存在,上图中长方形为目录,而波浪形则为文件。当我们想要获得mydata这个文件时,系统则由跟目录开始查找,然后找到home,接下来找到dmtsai,最终的文件名为:/home/dmstai/mydata。
整个Linux系统使用的是目录树结构,但是我们的文件数据其实是存放在磁盘分区汇总,如何结合目录树的架构与磁盘内的数据,这个时候就牵扯到“挂载”。
4、文件系统与目录树的关系(挂载)
所谓“挂载”就是利用一个目录当成进入点,将磁盘分区的数据放置在该目录下,也就是说进入该目录就可以读取该分区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