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毕业之后工作也进入了第三个年头,至少是不甘心于平庸,一直希望找个契机捡回来编程的种种。
回想读书的几年,也会遗憾浪费了不少时间,但是能收获现在密友两三,也已十分满足。
在校期间已经接受了C语言以及汇编语言的基本课程,当时参与度不高,缺乏实践,也对此提不起兴趣,以考过为目的,现在大部分知识已经交还给老师。也随大流参加了计算等级二级C考试,第一次笔试失败,机考通过,次年补考笔试通过。
工作第一年有系统的复习C语言的打算,最后以复习到基本指令,至指针(也是在学校学习时候课程的终点)不了了之。与工作内容没有交集(从事大型装备EPC系统设计),缺乏实际项目,一个人也没能坚持下来。而后又转向Java,但是当时一窍不通的我把Javascript误识为Java直至在Codeacadamy学完了Object类的课程,也相当迷茫。
工作第二年,面对当下毫无改观也没有发展的行业,陷入危机的公司,出于不想混日子,自己也积极寻求转行的契机。在离职待业的求职过程中也在主动寻求机会,同时也在考量app开发,由于囊中羞涩自然就选择了Linux内核+Java编程的Android作为首选,同时赶上Edx开设了Introductionto Java的MOOC,参与并取得Honorcode。期间我也转到了现在的行业,不必多说,转行的专业认同度是相当低的,但是为了谋求更多的发展机会,降薪也是必要的学费。在适应新工作的时候,开始尝试学习Linux相关的内容,用书选择的是鸟哥的Linux私房菜,但是读到第二章就没办法读下去了,问题还是出在没有办法实践。我只有一台12年的笔记本电脑,当时忙于备考注册电气工程师,也没有精力分出一个空盘来装模拟机上CentOS实践,加之生活中其他事情的牵扯,又发生了间歇性偏移。看书时间集中在上下班途中,也颇为苦恼。适应新工作的两个月,工作时间在完成培训和简单任务之后要阅读大量相关技术规范。半年之后已经完全适应新的工作,时间支出也开始稳定起来,同时公司内有两个非常好用的整合了大量工程公式的加密Excel,所以我也在逆向这个表格的过程中边补习编程思维,边学习规范。
同时有幸在14年的最后一天接触并详细了解了Raspberry Pi相关的知识,其强大的功能与我现在的工作也有所交集——智能家居。所以重启Linux+Python的学习。也注册此微博,学习,分享,鞭策自己坚持下去。集中有限的时间去做好一件事。
我支持开源精神,跟同事的交流中我会毫不犹豫得分享自己的工程经验,也只有自己对知识有了相当程度的了解,才能有效地传达出去,这也是对自己的提升。现在就职的公司办公室虽然只有10个人,但是仍然觉得这里的效率及产值还是远远高过原来就职的大型企业,或者我只是不喜欢那种自己整理出来一些表格还要藏着捏着、生怕别人触动了自己的竞争力的感觉吧。
在转行的过程中,也犹豫过,迷茫过,也曾经对金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过,但是还好在详细的学习之后并没有深陷其中,警惕投机行为,理解数据的重要性。也曾感受到 程序 = 数据 + 逻辑 的启发。最终还是归结于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只能投入到有限的领域。
计划以整理日记(日常会记录在onenote),记录解决各种问题的形式发布,争取每周一更。
求同存异,学习,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