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备份脚本的迭代优化
1. 引言
在日常的编程和数据管理中,备份数据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Python 作为一种功能强大且易于使用的编程语言,可以帮助我们实现高效的数据备份。本文将介绍一个备份脚本的多个版本,展示如何逐步优化脚本以满足不同的需求。
2. 第二版备份脚本
2.1 优化思路
第一版脚本虽然可以正常工作,但为了更好地进行日常备份管理,我们可以对其进行一些改进。其中一个有用的改进是采用更好的文件命名机制,即在主备份目录下创建以当前日期为名称的子目录,在该子目录中使用当前时间作为压缩文件的名称。这样做有以下几个优点:
- 备份数据以分层方式存储,更易于管理。
- 文件名长度更短。
- 可以通过子目录轻松检查每天是否进行了备份,因为只有在当天进行备份时才会创建该目录。
2.2 代码实现
# ! /usr/bin/python
# Filename: backup_ver2.py
import os
import time
# 1. 要备份的文件和目录在列表中指定
source = ['"C:\\My Documents"', 'C:\\Code']
# 注意:对于包含空格的名称,我们必须在字符串中使用双引号
# 2. 备份必须存储在主备份目录中
target_dir = 'E:\\Backup' # 记得将此更改为你要使用的目录
# 3. 文件备份到一个压缩文件中
# 4. 当前日期是主目录中子目录的名称
today = target_dir + os.sep + time.strftime('%Y%m%d')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20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