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物联网的认知管理框架
一、引言
“为70亿人配备7万亿台设备”这一范式表明,处理将成为物联网(IoT)一部分的大量对象需要合适的架构和技术基础。联网的传感器、执行器以及其他类型的智能设备和对象需要合适的通信基础设施。同时,由于缺乏管理功能来克服普适网络的技术异质性和复杂性,因此需要定义增强态势感知的机制。这些机制应具备通过互补使用异构对象来提供可靠服务的能力,以实现高可靠性,并且能够从异构对象集合中选择最有效和合适的对象,从而实现能源效率。由于需要处理的对象和设备数量庞大,网络和通信技术种类繁多,以及需要支持的管理边界,因此需要一种不同的管理方法。其理念是实现异构设备和系统之间的无缝互操作连接,向用户/利益相关者隐藏其复杂性,同时提供复杂的服务。
本文提出了一个认知管理框架,旨在克服这种技术异质性和复杂性。该框架具有通过自我管理功能动态选择其行为(被管理系统的配置)的能力,同时考虑通过机器学习获得的关于操作上下文(例如,内部状态和环境状态)的信息和知识,以及指定目标、约束、规则等的策略。该框架包括三个主要的使能层,即虚拟对象(VO)、复合虚拟对象(CVO)以及用户/利益相关者和服务层,这些层可重复用于实现各种应用,如环境辅助生活、智能办公室(便捷会议)、智能交通、供应链管理等。
在每一层中,都有可扩展的架构,提供实体注册、查找和发现以及服务组合的机制。各层的认知实体提供自我管理(配置、修复、优化、保护)和学习的手段。在这方面,它们能够感知和推理其上下文/情况(例如,基于事件过滤、模式识别、机器学习),并通过相关的优化算法和机器学习进行基于知识的决策。
虚拟对象(VOs)主要用于抽象技术异质性。VOs是现实世界对象(例如,传感器、执行器、设备等)的虚拟表示。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6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