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roid手机裸眼3D技术原理和编程实现

1.裸眼3D手机从去年开始流行。做为一个卖点或者噱头,为手机的输入输出提供一抹灵动的色彩。裸眼3D可以在二维的手机屏幕上不需要配戴VR眼镜或者谷歌纸盒就能展示三维的世界的效果,一般来说要给用户提供好的体验,需要软件硬件相结合实现。硬件一般需要支持裸眼3D的手机或者普通的手机贴上裸眼3D的膜。

2.目前手机上使用的裸眼3D技术叫柱状透镜技术,也被称为双凸透镜或微柱透镜。它的原理是在液晶显示屏的前面加上一层柱状透镜,使液晶屏的像平面位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这样在每个柱透镜下面的图像的像素被分成几个子像素,透镜就能以不同的方向投影每个子像素。而双眼从不同的角度观看显示屏,会看到不同的子像素。经过大脑加工,就会形成3D画片。这个的原理和谷歌盒子的原理相似,也许可以说是基本一样,谷歌盒子软件开发时我们会把图片或者视频资源分成左眼和右眼两个不同的画面,两个画面的主要区别是差几列视差朴素,而裸眼3D正是借助3D屏或者3D手机膜把谷歌左右眼的图像按像素分别合在柱状透镜两侧,由于微柱状透镜的对光线折射作用,会使双眼形成不同视觉。不管是3D 屏还是3d膜一般只支持横向观看,同时对观看角度有一定要求,一般视线应该接近垂直屏幕,这是由于柱状透镜一般在手机屏幕上是横向排列,而左右眼像素要形成视差需要一定的宽度,而且左右眼合并会损失差不多一半左右的相素。

3.下面是从别外拷来的柱状透镜示意图。我们会把左右眼的图像合成在柱状透镜两侧。其实普通的平面图像或者视频也可以转为左右眼3D或者裸眼3D,只要把图片分割成两张,留出视差,就可以形成左右眼3D,左右眼3D借助VR眼镜或者谷歌纸盒就能得到3D效果,再把左右眼图像按裸眼3D合成规律合成一张,借助裸眼3D手机就能得到类似3D效果。

4.左右眼3D软件实现,一般需要考虑三点,一是两眼的视差, 二是柱状透镜的间隔,三是屏幕大小。视差不对,形不成3D视觉,柱状透镜间隔决定左右眼像素的间距,一般的密度大概是屏幕像素高的一半,这样一个柱状对应一列左眼一列右眼,均匀分布。三是屏幕大小,合成的图像要和屏幕大小匹配或者小于,要不会因为系统自动缩放而损失像素,从而导致左右眼像素不一致,导致无法形成3D效果。


5.下面是左右眼视觉合成裸眼3D,合成的图片在电脑或者普通手机上看起来有些模糊和重影,这说明合成是正确的,左右眼由于视差的存在,看到的图像会有很小的差别,这些差别按像素列放在同一张图中时,就能明显看出不同,在微柱状透镜折射下,左右眼可以看到不到的像素,从而形成3D视觉效果。


6.附简单实现代码

public Bitmap create3DImg() {
    //Bitmap bm = BitmapFactory.decodeResource(this.getResources(), R.drawable.bb);
    Bitmap bm = getBitmapByWidth(R.drawable.bb, 2000, 0);
    int w = bm.getWidth();
    int h = bm.getHeight();

    Bitmap bitmap1 = Bitmap.createBitmap(w/2, h, Bitmap.Config.RGB_565);

    Canvas canvas = new Canvas(bitmap1);
    Rect mSrcRect = new Rect(0, 0, w/2, h);
    Rect mDestRect = new Rect(0, 0, w/2, h);
    Paint paint = new Paint();
    paint.setAlpha(80);
    canvas.drawBitmap(bm, mSrcRect, mDestRect, null);
    int ww = 1;
    for (int i = 0; i < (((w / 2)/ww)/2); i++) {
        Rect mRightSrcRect = new Rect((w / 2)+i*ww*2, 0, (w / 2)+i*ww*2+ww, h);
        Rect mDestRect2 = new Rect((i+1)*ww*2, 0, (i+1)*ww*2+ww, h);
        canvas.drawBitmap(bm, mRightSrcRect, mDestRect2, null);
    }
    return bitmap1;
}




<think>好的,用户想了解裸眼3D技术的原理实现方法。我需要先回顾一下之前提供的引用内容,看看有哪些相关信息可以整合。 首先,引用1提到裸眼3D的原理类似于街头地面的透视画,通过动态画面实现。制作过程需要将透视画面还原到屏幕上。这应该涉及到如何生成适合裸眼3D显示的内容。 引用4详细介绍了三种主要技术:光屏障式、柱状透镜指向光源。这些都是核心原理,需要详细解释每种技术的优缺点。 引用5提到了Android手机上柱状透镜的应用,以及图像分割合成的方法,这部分对开发实现可能有帮助,特别是编程方面的内容。 用户可能对原理实际开发方法都感兴趣,所以需要分两部分回答。原理部分要涵盖三种技术实现方法则需要包括内容制作编程实现,比如图像分割、视差处理等。 另外,用户提供的示例中快速排序部分有代码块,可能需要在实现方法部分也加入代码示例,比如如何合成左右眼图像。不过要确保代码正确,符合LaTeX格式要求。 还需要注意引用标注,每个引用来源的信息要在适当的位置标注,比如引用4的技术分类,引用5的编程方法。同时生成相关问题时要覆盖原理、技术对比、开发难点应用场景等方面。 最后检查是否符合系统级指令,比如行内公式用$...$,独立公式用$$...$$,结构清晰,使用中文,正确引用。确保没有遗漏用户的问题点,尽可能详细但不过于技术化,让用户容易理解。</think>### 裸眼3D技术原理实现方法 #### 一、核心原理 裸眼3D技术通过**光学层设计**与**图像合成算法**实现立体视觉效果,无需佩戴3D眼镜。其核心原理基于人类双眼视差($d = \frac{L \cdot b}{D}$,其中$L$为物体距离,$b$为人眼间距,$D$为观察距离)[^4]。主要技术路线分为三类: 1. **光屏障式(Barrier)** 在屏幕前增加狭缝光栅层,通过遮挡特定光线使左右眼看到不同像素,分辨率会损失约50%[^4]。 2. **柱状透镜(Lenticular Lens)** 使用柱状微透镜阵列折射光线,每个透镜对应多列像素,可实现更高的亮度更广视角,但加工精度要求极高(透镜间距需与像素间距精确匹配)[^4][^5]。 3. **指向背光(Directional Backlight)** 通过控制背光方向形成多视点图像,配合头部追踪技术实现动态视差,但对硬件响应速度要求较高[^4]。 #### 二、开发实现方法 **硬件层实现**(以柱状透镜为例): $$ \theta = \arctan\left(\frac{p}{f}\right) $$ 其中$p$为像素间距,$f$为透镜焦距,需满足$p \approx 2f \cdot \tan(\theta/2)$[^5] **软件层实现流程**: 1. **视差图像生成** - 通过3D建模软件(如Blender)渲染左右眼视图 - 或对2D图像进行视差映射(Disparity Mapping) ```python # 伪代码示例:左右眼图像合成 def combine_images(left_img, right_img): interlaced = np.zeros_like(left_img) for col in range(0, width, 2): # 间隔像素交替排列 interlaced[:, col] = left_img[:, col] interlaced[:, col+1] = right_img[:, col+1] return interlaced ``` 2. **像素排列优化** 需根据屏幕PPI($PPI = \frac{\sqrt{width^2 + height^2}}{diagonal\_size}$)调整子像素分布模式[^5] 3. **动态校准** 集成陀螺仪实现头部位置追踪,公式: $$ \Delta x = k \cdot \int_{t_0}^{t} \omega_x dt $$ 其中$\omega_x$为角速度,$k$为校准系数[^3] #### 三、技术挑战 1. **莫尔条纹消除**:需优化光栅/透镜与像素的相位关系 2. **多视点融合**:至少需要9视点以上才能实现平滑过渡 3. **功耗控制**:Android平台需优化GPU渲染管线(如Vulkan API)[^3][^5]
评论 6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