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化分析与设计(Structured Analysis and Design, SAD)**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强调**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思维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Structured Analysis and Design, SAD)是一种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强调自顶向下、逐步求精的结构化思维,通过清晰的阶段划分和规范化的文档,将复杂系统分解为可管理的模块。它适用于需求明确、流程稳定的项目(如企业资源规划系统、大型业务管理系统),尤其在早期软件开发中应用广泛。以下从核心思想、分析与设计过程、工具与方法、优缺点等方面展开说明:

一、核心思想与基本原则

  1. 自顶向下,逐步分解

    • 将复杂系统逐层拆解为子系统、模块,直至可实现的最小单元(如流程图中的具体操作步骤)。
    • 示例:将“电商系统”分解为订单管理、支付系统、库存管理等子系统,再进一步分解为“订单创建”“支付回调”等模块。
  2. 模块化设计

    • 每个模块具有独立功能,通过明确的接口(如数据流、控制流)与其他模块交互,降低耦合度。
    • 原则:高内聚、低耦合(模块内部功能紧密相关,模块间依赖松散)。
  3. 基于数据流建模

    • 以数据流动为核心,分析系统如何接收输入、处理数据、产生输出,不强调对象的封装性(与面向对象方法的区别)。

二、结构化分析(Structured Analysis, SA)

目标
  • 明确系统“做什么”,建立系统的逻辑模型,不涉及具体实现细节。
主要活动与工具
  1.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 DFD)

    • 作用:描述数据在系统中的流动路径,分为4个基本元素:
      • 数据源/终点(如用户、外部系统)
      • 加工处理(如订单验证、库存更新)
      • 数据流(如“订单数据”“支付结果”)
      • 数据存储(如数据库、文件)
    • 分层结构
      • 顶层图:概括系统整体输入输出(如用户下单→系统处理→返回订单状态)。
      • 0层图:分解顶层图为主要加工模块(如订单处理、支付处理、库存处理)。
      • 细节图:逐层细化每个加工模块的子流程(如“订单处理”分解为“用户信息校验”“商品库存查询”)。
  2. 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

    • 作用:对数据流图中的每个数据元素(如数据流、数据存储、加工处理)进行精确定义,确保需求无歧义。
    • 内容示例
      数据元素描述数据类型来源/去向
      订单编号唯一标识订单的字符串String(32)由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金额订单的实际支付金额Decimal(10,2)来源于支付接口返回
  3. 加工逻辑说明

    • 结构化语言(如“如果…那么…否则…”)、判定表(处理多条件逻辑)或判定树描述加工模块的具体逻辑。
    • 示例(判定表)
      条件订单金额≤100元订单金额>100元且≤300元订单金额>300元
      优惠策略无折扣9折优惠8折优惠

三、结构化设计(Structured Design, SD)

目标
  • 将分析阶段的逻辑模型转化为“怎么做”的物理模型,定义系统的模块结构和交互方式。
主要活动与方法
  1. 从数据流图导出模块结构

    • 变换型设计:适用于具有明显“输入-处理-输出”流程的系统(如批处理系统)。
      • 步骤:
        1. 识别输入流、变换中心(核心处理)、输出流。
        2. 设计顶层模块(如“主控制器”),下层模块分别对应输入、处理、输出。
    • 事务型设计:适用于处理多种事务类型的系统(如银行交易系统)。
      • 步骤:
        1. 识别事务源(如不同类型的交易请求)、事务中心(路由逻辑)、各事务处理模块。
        2. 设计“事务调度模块”根据输入类型调用相应处理模块。
  2. 模块结构图(Structure Chart, SC)

    • 作用:描述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和层次结构,用矩形表示模块,箭头表示调用方向(从上层模块指向下层模块)。
    • 元素
      • 调用:模块间的执行顺序(如“订单模块”调用“支付模块”)。
      • 数据传递:模块间传递的数据(如订单金额、支付状态)。
      • 控制信息:影响模块逻辑的标志(如“库存不足”信号)。
    • 示例
      主程序  
      ├─ 订单处理模块  
      │  ├─ 用户信息校验模块  
      │  └─ 商品库存查询模块  
      └─ 支付处理模块  
         ├─ 支付接口调用模块  
         └─ 支付结果解析模块  
      
  3. 模块设计原则

    • 控制范围与作用范围
      • 模块的“作用范围”(受该模块决策影响的区域)应在其“控制范围”(该模块及其下属模块)内,避免跨模块无效决策。
    • 扇入与扇出
      • 扇入:模块被上层模块调用的次数(扇入高表示复用性好,如“日志模块”被多个模块调用)。
      • 扇出:模块调用下层模块的数量(扇出一般不超过5,避免模块过于复杂)。

四、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的优缺点

优点缺点
1. 阶段清晰,文档规范,适合大型团队协作1. 对需求变更的适应性差(需重新调整模型)
2. 强调逻辑分析,适合流程明确的业务场景2. 缺乏对“对象”和“状态”的封装,复用性较低
3. 工具简单(如DFD、SC),易于学习掌握3. 后期维护成本高(模块间可能隐含紧耦合)

五、与面向对象方法的对比

维度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面向对象方法(如UML)
核心思想基于数据流和功能分解基于对象封装、继承、多态
建模重点流程(怎么做)实体(对象是什么)及其交互
需求变更难(需修改多层模型)易(通过类扩展实现)
典型工具DFD、SC、数据字典类图、用例图、顺序图
适用场景流程固定、需求明确的系统(如传统企业软件)复杂业务、需高复用性的系统(如互联网应用)

六、应用场景与现状

  • 传统场景:仍用于政府政务系统、银行核心业务系统等需求稳定的项目。
  • 现代演变:部分思想(如模块化、分层设计)被融入敏捷开发或混合开发模式中,与面向对象方法结合使用(如用DFD分析业务流程,再用类图实现对象建模)。

总结

结构化分析与设计通过“分解-抽象”的思维将复杂系统结构化,提供了一套标准化的建模流程和文档体系,适合需求明确、流程固定的软件开发。尽管在灵活性和复用性上不及现代方法,但其“自顶向下”的设计理念仍是理解系统架构的基础,尤其对新手掌握系统分析与设计的逻辑思维具有重要价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Bol5261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