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一拍脑袋、落地一地鸡毛”?算力项目决策最容易翻车的五个盲点

目录

❶ 盲点一:把“算力”当成目标,而不是手段

❷ 盲点二:过度依赖“外脑”,自己却不做底层判断

❸ 盲点三:过度强调“建得快”,忽略“建得稳”

❹ 盲点四:忽视横向协同,项目成“孤岛工程”

❺ 盲点五:算错一件事——“建设成本”不是总成本

✅ 写在最后:决策者不是算力专家,但必须是方向把握者


导语:全国都在建算力中心。从东南沿海到西北边疆,从城市新区到产业园区,政策、资金、设备、厂房,一波波上。但越是热,越要冷静。很多项目,一开始听起来都很完美,落地之后却陷入“算力孤岛”困局。

我们复盘了几十个典型项目,发现大多数“掉坑”,不是因为钱不够、技术不过关,而是前期决策犯了几个低级但致命的错误。

下面这五个盲点,是每一个算力项目的规划者、决策者必须警惕的。


❶ 盲点一:把“算力”当成目标,而不是手段

错误认知:我要建个算力中心
正确姿势:我需要用算力解决哪些问题?


为什么要建算力中心?

很多回答是:
“国家政策鼓励”、“别人家也在建”、“我们有资源”。

——这不是理由,这是借口。

算力不是目的,而是赋能工具。没有应用场景的支撑、没有需求侧的牵引,算力再强也是资源浪费。

▶ 正确姿势:

  • 不以“卡的数量”衡量项目成功,而以“使用率和价值转化”评估。

  • 提前锁定使用方:科研、高校、企业、数据密集型政府部门等。

  • 场景优先,容量其次。


❷ 盲点二:过度依赖“外脑”,自己却不做底层判断

错误认知:方案外包给咨询公司就万无一失
正确姿势:你自己就是第一个规划责任人


很多地方交给咨询机构写报告,文件很好看,但真正问一句“卡从哪来、钱怎么回本、谁来用”就答不上来。

问题出在:决策者放弃了“一线理解权”。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AI算力那些事儿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