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例模式:确保一个类只有一个实例,而且自行实例化并向整个系统提供这个实例。
描述:只能使用单例类提供的方法得到单例对象,不要使用反射,否则将会实例化一个新对象。不要做断开单例类对象与类中静态引用的危险操作。多线程使用单例使用共享资源时,注意线程安全问题。
2,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
描述:在工厂方法模式中,核心的工厂类不再负责所有的对象的创建,而是将具体创建的工作交给子类去做。这个核心类则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抽象工厂角色,仅负责给出具体工厂子类必须实现的接口,而不接触哪一个类应当被实例化这种细节。
举例:Activity里的各个生命周期方法。
3,抽象工厂模式:为创建一组相关或相互依赖的对象提供一个接口,而且无需指定他们的具体类。
描述:在以下情况下,适用于工厂方法模式:
(1) 当一个类不知道它所必须创建的对象的类的时候。
(2) 当一个类希望由它的子类来指定它所创建的对象的时候。
(3) 当类将创建对象的职责委托给多个帮助子类中的某一个,并且你希望将哪一个帮助子类是代理者这一信息局部化的时候。
举例:
4,模版方法模式:定义一个操作中算法的框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使得子类可以不改变算法的结构即可重定义该算法中的某些特定步骤。
描述:子类可以置换掉父类的可变部分,但是子类却不可以改变模板方法所代表的顶级逻辑。
每当定义一个新的子类时,不要按照控制流程的思路去想,而应当按照“责任”的思路去想。换言之,应当考虑哪些操作是必须置换掉的,哪些操作是可以置换掉的,以及哪些操作是不可以置换掉的。使用模板模式可以使这些责任变得清晰。
举例:AsyncTask中的execute -> onPreExecute -> doInBackgroud -> onPostExecute
5,建造者模式:将一个复杂对象的构建与它的表示分离,使得同样的构建过程可以创建不同的表示。
描述:与抽象工厂的区别:在建造者模式里,有个指导者,由指导者来管理建造者,用户是与指导者联系的,指导者联系建造者最后得到产品。即建造模式可以强制实行一种分步骤进行的建造过程。建造模式是将复杂的内部创建封装在内部,对于外部调用的人来说,只需要传入建造者和建造工具,对于内部是如何建造成成品的,调用者无需关心。在Java的应用中JavaMail使用到了该模式。
举例:AlertDialog.Builder
6,代理模式(委托模式):为其他对象提供一种代理以控制对这个对象的访问。
描述:所谓代理,就是一个人或者机构代表另一个人或者机构采取行动。在一些情况下,一个客户不想或者不能够直接引用一个对象,而代理对象可以在客户端和目标对象之间起到中介的作用。
举例:
7,观察者模式:定义对象间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使得当每一个对象改变状态,则所有依赖于它的对象都会得到通知并自动更新。观察者模式定义了一种一对多的依赖关系,让多个观察者对象同时监听某一个主题对象。这个主题对象在状态上发生变化时,会通知所有观察者对象,使它们能够自动更新自己。
描述:在JAVA语言的java.util库里面,提供了一个Observable类以及一个Observer接口,构成JAVA语言对观察者模式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