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工厂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去实例化一个合适的对象。
简单工厂模式的核心思想就是:有一个专门的类来负责创建实例的过程。
1.概念:
简单工厂模式(Simple Factory Pattern)属于类的创新型模式,又叫静态工厂方法模式(Static FactoryMethod Pattern),是通过专门定义一个类来负责创建其他类的实例,被创建的实例通常都具有共同的父类。
2.简单工厂模式中包含的角色及其相应的职责如下:
工厂角色(Creator):这是简单工厂模式的核心,由它负责创建所有的类的内部逻辑。当然工厂类必须能够被外界调用,创建所需要的产品对象。
抽象(Product)产品角色:简单工厂模式所创建的所有对象的父类,注意,这里的父类可以是接口也可以是抽象类,它负责描述所有实例所共有的公共接口。
具体产品(Concrete Product)角色:简单工厂所创建的具体实例对象,这些具体的产品往往都拥有共同的父类。
3.简单工厂模式的优缺点分析:
优点:工厂类是整个模式的关键所在。它包含必要的判断逻辑,能够根据外界给定的信息,决定究竟应该创建哪个具体类的对象。用户在使用时可以直接根据工厂类去创建所需的实例,而无需了解这些对象是如何创建以及如何组织的。有利于整个软件体系结构的优化。
缺点:由于工厂类集中了所有实例的创建逻辑,这就直接导致一旦这个工厂出了问题,所有的客户端都会受到牵连;而且由于简单工厂模式的产品室基于一个共同的抽象类或者接口,这样一来,但产品的种类增加的时候,即有不同的产品接口或者抽象类的时候,工厂类就需要判断何时创建何种种类的产品,这就和创建何种种类产品的产品相互混淆在了一起,违背了单一职责,导致系统丧失灵活性和可维护性。而且更重要的是,简单工厂模式违背了“开放封闭原则”,就是违背了“系统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的原则,因为当我新增加一个产品的时候必须修改工厂类,相应的工厂类就需要重新编译一遍。
总结一下:简单工厂模式分离产品的创建者和消费者,有利于软件系统结构的优化;但是由于一切逻辑都集中在一个工厂类中,导致了没有很高的内聚性,同时也违背了“开放封闭原则”。另外,简单工厂模式的方法一般都是静态的,而静态工厂方法是无法让子类继承的,因此,简单工厂模式无法形成基于基类的继承树结构。
4.实例:
可参考《大话设计模式》------计算器设计实例,代码如下: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string>
using namespacestd;
class Operation
{
public:
double numberA,numberB;
virtual double getResult()
{
return 0;
}
};
class addOperation:publicOperation
{
double getResult()
{
return numberA+numberB;
}
};
class subOperation:publicOperation
{
double getResult()
{
return numberA-numberB;
}
};
class mulOperation:publicOperation
{
double getResult()
{
return numberA*numberB;
}
};
class divOperation:publicOperation
{
double getResult()
{
return numberA/numberB;
}
};
class operFactory//工厂类,创建各个实例对象
{
public:
static Operation *createOperation(charc)
{
switch(c)
{
case '+':
return new addOperation;
break;
case '-':
return new subOperation;
break;
case '*':
return new mulOperation;
break;
case '/':
return new divOperation;
break;
}
}
};
int main()
{
Operation *oper=operFactory::createOperation('+');
oper->numberA=9;
oper->numberB=99;
cout<<oper->getResult()<<endl;
return 0;
}
本文参考网上博客及大话设计模式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