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设计模式:模板方法模式(Template Method Pattern)

本文介绍模板方法模式的应用,通过制作咖啡和茶的例子展示了如何利用钩子来决定是否添加调料,并给出了C++代码实现。

定义:模板方法模式在一个方法中定义一个算法的骨架,而将一些步骤延迟到子类中,模板方法使得子类可以在不改变算法结构的情况下,重新定义算法中的某些步骤。

钩子的定义:钩子是一种被声明在抽象类中的方法,但只有空的或者默认的实现。钩子的存在,可以让子类有能力对算法的不同点进行挂钩。究竟需不需要挂钩,则由子类自行决定。

场景:我们有一个咖啡厅,有一个专门的配方来调制咖啡喝茶,在调制的过程中的某些方法其实是比较类似的,步骤如下:

1、把水煮沸

2、用热水泡咖啡或茶

3、把饮料倒进杯子

4、在饮料内加入适当的调料,咖啡要加糖和牛奶,而茶需要加柠檬。在调料添加的时候,我们需要询问顾客是否需要添加调料,此时就会用到钩子。

类图:

 

c++代码如下:

复制代码
#include <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affeineBeverage
{
public:
    void prepareRecipe();
private:
    virtual void brew() = 0;
    virtual void addCondiments() = 0;
    void boilWater();
    void pourInCup();
    virtual bool customerWantsCondiments(); // 钩子
};

class Coffee : public CaffeineBeverage
{
private:
    void brew();
    void addCondiments();
    bool customerWantsCondiments();
};

class Tea : public CaffeineBeverage
{
private:
    void brew();
    void addCondiments();
    bool customerWantsCondiments();
};

void CaffeineBeverage::prepareRecipe()
{
    boilWater();
    brew();
    pourInCup();
    if (customerWantsCondiments())
    {
        addCondiments();
    }
}

void CaffeineBeverage::boilWater()
{
    printf("把水煮沸\n");
}

void CaffeineBeverage::pourInCup()
{
    printf("倒入杯子中\n");
}

bool CaffeineBeverage::customerWantsCondiments()
{
    return true;
}

void Coffee::brew()
{
    printf("用沸水冲泡咖啡粉\n");
}

void Coffee::addCondiments()
{
    printf("加糖和牛奶\n");
}

bool Coffee::customerWantsCondiments()
{
    char zAnswer;
    printf("您的咖啡中是否需要牛奶和糖:");
    fflush(stdin);
    zAnswer = getchar();
    zAnswer = toupper(zAnswer);
    if ('Y'==zAnswer)
    {
        return true;
    }
    else if ('N'==zAnswer)
    {
        return false;
    }
    else
    {
        printf("输入错误,默认不加调料\n");
        return false;
    }
}

void Tea::brew()
{
    printf("用沸水浸泡茶叶\n");
}
void Tea::addCondiments()
{
    printf("加柠檬\n");
}

bool Tea::customerWantsCondiments()
{
    char zAnswer;
    printf("您的茶中是否需要柠檬:");
    fflush(stdin);
    zAnswer = getchar();
    zAnswer = toupper(zAnswer);
    if ('Y'==zAnswer)
    {
        return true;
    }
    else if ('N'==zAnswer)
    {
        return false;
    }
    else
    {
        printf("输入错误,默认不加调料\n");
        return false;
    }
}

int main()
{
    Coffee coffee;
    Tea tea;
    coffee.prepareRecipe();
    tea.prepareRecipe();
    return 0;
}
复制代码

运行结果:

把水煮沸
用沸水冲泡咖啡粉
倒入杯子中
您的咖啡中是否需要牛奶和糖:y
加糖和牛奶
把水煮沸
用沸水浸泡茶叶
倒入杯子中
您的茶中是否需要柠檬:n

 

解说:模板方法模式是一个很常见的模式,到处都是。在实际应用中,模板方法有许多的实现,而它们看起来并不一定和书上所讲的设计一致。这个设计常见,是因为对创建框架来说,这个模式简直棒极了,由框架控制如何做事情,而由使用框架的人来指定框架算法中的每个步骤的细节。

 

参考图书:《Head First 设计模式》

【博士论文复现】【阻抗建模、验证扫频法】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与稳定性分析(包含锁相环电流环)(Simulink仿真实现)内容概要:本文档是一份关于“光伏并网逆变器扫频与稳定性分析”的Simulink仿真实现资源,重点复现博士论文中的阻抗建模与扫频法验证过程,涵盖锁相环和电流环等关键控制环节。通过构建详细的逆变器模型,采用小信号扰动方法进行频域扫描,获取系统输出阻抗特性,并结合奈奎斯特稳定判据分析并网系统的稳定性,帮助深入理解光伏发电系统在弱电网条件下的动态行为与失稳机理。; 适合人群:具备电力电子、自动控制理论基础,熟悉Simulink仿真环境,从事新能源发电、微电网或电力系统稳定性研究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工程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掌握光伏并网逆变器的阻抗建模方法;②学习基于扫频法的系统稳定性分析流程;③复现高水平学术论文中的关键技术环节,支撑科研项目或学位论文工作;④为实际工程中并网逆变器的稳定性问题提供仿真分析手段。;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相关理论教材与原始论文,逐步运行并调试提供的Simulink模型,重点关注锁相环与电流控制器参数对系统阻抗特性的影响,通过改变电网强度等条件观察系统稳定性变化,深化对阻抗分析法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