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将要执行的命令步骤给包裹在事务中,使之随时能检测命令的运行过程的异常,及时止血,防止半途而废
事务(Transactional)–一个操作序列—就是命运共同体
1.这个操作序列作为一个整体,要么都执行,要么都不执行
2.一荣则荣,一损则损,保证数据库中数据永远保持一致性否则出岔子
原子性:
一个事务(transaction)中的所有操作,要么全部完成,要么全部不完成,不会结束在中间某个环节。事务在执行过程中发生错误,会被回滚(Rollback)到事务开始前的状态,就像这个事务从来没有执行过一样。
一致性:
在事务开始之前和事务结束以后,数据库的完整性没有被破坏。这表示写入的资料必须完全符合所有的预设规则,这包含资料的精确度、串联性以及后续数据库可以自发性地完成预定的工作。
隔离性:
数据库允许多个并发事务同时对其数据进行读写和修改的能力,隔离性可以防止多个事务并发执行时由于交叉执行而导致数据的不一致。事务隔离分为不同级别,包括读未提交(Read uncommitted)、读提交(read committed)、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和串行化(Serializable)。
持久性:
事务处理结束后,对数据的修改就是永久的,即便系统故障也不会丢失。
事务主要用于处理操作量大,复杂度高的数据。
比如说,在人员管理系统中,你删除一个人员,你既需要删除人员的基本资料,也要删除和该人员相关的信息,如信箱,文章等等,这样,这些数据库操作语句就构成一个事务!如果不当时删除,那么后边的数据库数据表可能会出现不一致性,不完整性。
事务回滚的诞生:
–目的保证已经操作的步骤撤销,防止数据库的数据不一致性(因为有的删掉了,但是后边没有被成功删掉,就会不一致,所以需要回滚回去)
当事务执行过程中遇到错误时,该事务修改的所有数据都恢复到事务开始时的状态或某个指定位置,事务占用的资源将被释放。
事物回滚;
事务是一组组合成逻辑工作单元的操作,虽然系统中可能会出错,但事务将控制和维护事务中每个操作的一致性和完整性。事务的定义必须在连接打开后,提交必须在关闭以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