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意资源管理系统”:这是我做本科毕业设计时指导老师一直想要做的东西。当然也有同学说其实就是就是类似于excel那样:列是可以自由添加的。也就是说你提供的整套系统完全是一种动态的特性:终端用户能参与到设计过程中。
本科时的见识与眼界让我不能理解这种任意资源系统的真正流行会带来业界怎样的影响,只是心里一直记着这个东西。
而公司最近的我忙的那个项目在讨论关于产品的动态属性的问题:即时产品的一些属性让终端用户去添加与维护。这让我又想起了当年的那个“任意资源”,此刻我明白了这样的系统难点是在整合,整合逻辑层,数据层和表示层。然后由终端用户来决定最终系统的业务。
“动态”一词在ruby火的那年也借势火了起来。而其实动态的真正含义就是一种延迟:
1.C到C++就是一种动态:虚函数的绑定,这也是面向对象中的一个重要特性:多态性。
2.Java 到Ruby是语言级别的动态:让被运行的代码只在真正运行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