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用的模型驱动开发:原理、架构与实践
1. 引言
现代商业系统需应对快速变化的业务需求和技术进步。在开发大型复杂应用时,传统工业实践采用非形式化符号和方法的组合,不同符号用于指定应用各方面的属性,再通过开发过程的步骤将这些规范转化为相应的实现。然而,开发过程严重依赖手动验证,以确保各个部分整合为一个一致的整体,这既昂贵又容易出错,需要在业务领域、架构和技术平台方面具有广泛专业知识的大型团队。
为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模型驱动的开发方法,提供了一套用于指定系统不同层(即用户界面、应用功能和数据库)的建模符号,一组将这些模型转换为特定平台实现的代码生成器,一种将应用规范组织成工作单元的抽象方法,以及一个相关的工具辅助开发过程。
行业实践通过沿不同轴分解问题来应对规模和复杂性,例如架构层和开发阶段。以银行业系统为例,它可以分解为不同的功能组件,如外汇、零售银行等。每个功能组件有用户界面层、应用层和数据库层,开发过程的不同阶段(如分析、设计和实现)会实现各层的不同属性。
| 开发阶段 | 用户界面 | 应用 | 数据库 |
|---|---|---|---|
| 分析 | UI 原型、UML 图 | 定义领域对象模型、用例等 | - |
| 设计 | GUI 标准、设计策略 | 定义实现架构、确定设计策略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76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