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地位差异看人物的视角与困境
1. 社会地位差异下的视角不同
在社会阶层中,不同地位的人有着截然不同的视角和处境。像博林布鲁克,他出身富贵,是命运的主宰者和周围环境的统治者。他有足够的财富和资源,能够站在远离“尘世大众”的高峰上进行哲学思考,以“哲学的眼镜”看待世界。而斯威夫特则处于社会底层,如同爱尔兰的“奴隶”,他为了生存而挣扎,根本无暇成为哲学家,也无法用“哲学的眼镜”去观察周围的环境。
斯威夫特清楚地意识到博林布鲁克关于接受“强制缩减开支”以过上更简单、节俭生活的浪漫想法,与他作为“生来就拥有巨额财富”的贵族的实际情况之间存在着巨大差距。例如,斯威夫特曾说:“……你能,你会,在你落魄的时候来和波普先生以及我一起住在教长寓所吗?我几乎希望能试试这个实验。——不,上帝保佑,愿贫穷这个无赖永远不敢靠近你。但与此同时,不要自夸;缩减开支不是你的强项。”
这种地位差异对应着视角的不同。博林布鲁克所属的“旁观者阶层”,他们自动将自己定义为观察者而非被观察的对象,是风景的勘测者甚至创造者,而非被他人勘测和重塑的风景特征。正如约翰·伯格所说:“透视法的惯例……将一切都集中在观察者的眼睛上。它就像灯塔的光束——只不过不是光向外传播,而是表象向内传播。这些惯例将那些表象称为现实。透视法使单只眼睛成为可见世界的中心。一切都汇聚到眼睛,就像汇聚到无限远的消失点。可见世界是为旁观者而安排的,就像曾经人们认为宇宙是为上帝而安排的一样。”这种视角赋予了旁观者巨大的权力。
2. 波普的视角权威
波普的眼睛在他的诗歌中占据着核心地位,就像贝克莱主教的上帝的全视之眼处于神圣创造的世界中心一样。在波普的诗歌世界里,感知是一种非常具体而强大的力量,它能够定义和构成本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