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散规划中的逻辑表示与方法
1. 逻辑表示在离散规划中的应用
在离散规划问题中,许多情况下状态空间极为庞大,例如可能达到 $10^{100}$ 个状态。为避免算法遍历整个状态空间来解决问题,人们投入大量精力构建问题的隐式编码。逻辑表示在离散规划的隐式表示构建中十分流行,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 历史原因 :在 20 世纪 50 年代至 80 年代,此类表示是大多数人工智能研究的基础。
- 紧凑性 :某些规划问题具有一定规律性,逻辑表示能将其紧凑地表达,就像压缩方案一样。但并非所有问题都能找到紧凑的逻辑表示。
- 输出解释方便 :很多离散规划算法在大型软件系统中实现,逻辑表示便于为用户提供能逻辑解释达到目标步骤的输出。
不过,逻辑表示也存在难以泛化的缺点,在许多应用中,需要将连续空间、不可预测性、感知不确定性和多决策者等概念纳入规划,这也是状态空间表示被广泛使用的原因。尽管如此,研究逻辑表示仍有助于理解离散规划研究与其他规划问题(如运动规划和微分约束下的规划)之间的关系。
1.1 STRIPS 类表示
STRIPS 类表示是离散规划问题中最常见的逻辑表示方法,它源于斯坦福研究所问题求解器(STanford Research Institute Problem Solver)。最初使用一阶逻辑,后因技术难题,限制为命题逻辑。以下是其一种表述:
- 实例集合 :有限非空的实例集合 $I$。
- 谓词集合 :有限非空的谓词集合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