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的可见光定位算法的对抗域适应
1. 引言
室内定位系统(IPS)在全球定位系统(GPS)信号无法覆盖或覆盖不佳的室内环境中,提供了基础的基于位置的服务。近年来,人们努力利用室内设施,如无线保真(WiFi)、蓝牙、惯性传感器、超宽带(UWB)等,结合接收信号强度(RSS)、到达时间(TOA)、到达时间差(TDOA)、到达角度(AOA)或信道状态信息(CSI)等不同信号特征,来建立可靠的定位系统。
IPS的应用广泛,包括为大型室内区域(如医院、购物中心、机场和博物馆)的行人提供定位服务,在工厂或仓库中跟踪产品和导航机器人等。许多应用需要亚米级甚至厘米级的精度,但很多提出的技术因信号范围有限或多径干扰等问题,难以满足这些要求。
可见光通信(VLC)近年来在学术和工业领域都备受关注,它具有高输出、能源效率高以及无电磁信号干扰等优点。尽管由于网络标准不统一、VLC接入点(VAP)协作不完善和硬件信号处理速度有限等瓶颈,VLC尚未商业化,但研究已成功利用可见光信号建立了高精度定位系统。可见光定位(VLP)的另一个优势是室内LED照明基础设施的全覆盖,这些设施也可用作发射器。
近年来,许多定位算法,如三边测量、指纹识别和融合方法,都在VLP研究中得到了探索,大多数方法可以实现几厘米的精度。然而,物理环境中的多种噪声和干扰会影响VLP的鲁棒性,因此研究人员引入了机器学习方法,特别是深度学习方法,已被证明可以在具有挑战性的条件下提高VLP性能。
但基于深度学习的网络系统存在一个问题,即许多基于网络的系统假设训练数据和测试数据来自相同的分布。在物理环境中,VLP系统面临用户设备异质性和照明条件变化等风险。此外,在新区域复制相同的LED发射器布局时,部署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9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