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中的数字孪生、多智能体系统与数据分析
1. 物联网背景下的数字孪生描述
数字孪生(DT)的特征可以用一组特性和原则来描述,这些特性和原则是通过用于识别的初始属性制定的。DT 必须有明确的身份,物理对象(PO)和逻辑对象(LO)之间的关系通常是一对一的,但在存在不同模型的某些情况下,也可以是一对多。在这种情况下,每个 PO 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必须有一个唯一的标识符来对应代表它的逻辑对象。
国际电信联盟(ITU)将其定义为“对一个实体在适当抽象层次上根据其属性和功能进行的内在描述”。一个模型会根据对象的行为及其接口来指定功能和服务。对于逻辑实体,会使用诸如克隆、副本等从物理实体或软件术语派生而来的词汇。
还有一个术语 cDT,用于融合构成 DT 组件的各种规范、技术和定义。cDT 定义了 PO 与其软件(逻辑对象)对应物之间的永久关联。软件在虚拟空间中执行,而 PO 存在于现实世界。
cDT 的目标是定义 PO 合适的特征和行为,这可以通过三个参数来考量:
- 相似性 :逻辑复制的能力。
- 随机性 :与原始对象出现不同特征的概率。
- 情境化 :对象的功能上下文。
PO 的主要属性、状态、事件、动作和其他信息由基于软件的 LO 表示,反之亦然。在物联网领域,这些属性指的是 PO 的可测量量。很多情况下,仅靠变量和特征无法对这些属性进行量化,而建模可以帮助我们确定物联网技术中可量化为 PO 的方面。因此,反射是代表应用目标的一个属性。如果所有原则都被映射以表示一个 LO,那么一个 PO 就得到了完整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024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