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瓦伦丁·安德烈亚的“克里斯蒂安波利斯”:理想之城的愿景
动荡时代的理想之光
在 17 世纪初,欧洲陷入了宗教和政治的巨大灾难之中,三十年战争(1618 - 1648)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神圣罗马帝国的范围。瑞典卷入战争,开启了其著名的“伟大时代”,丹麦国王也因在德国北部拥有土地而受到影响。在这严峻的形势下,改革的尝试层出不穷,其中一些以理想社会的设想形式呈现,约翰·瓦伦丁·安德烈亚(Johann Valentin Andreae)于 1619 年提出的“克里斯蒂安波利斯”(Christianopolis)便是其中之一,它或许是新教乌托邦中最著名的一个。
安德烈亚是一位来自符腾堡的神学家,他对基督教的实践和精神层面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与千禧年主义者保持着密切的关系。他所设想的克里斯蒂安波利斯是一个完美的社会,与当时动荡的现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为耶稣会士托马索·康帕内拉(Tommaso Campanella)的“太阳城”(Civitas Solis)提供了一个新教的反模式。克里斯蒂安波利斯的框架基于救赎历史,真正的公民放弃世俗世界,在信仰和生活中追随基督,并以天国为导向。安德烈亚期望并希望基督的第二次降临,相信旧世界和时间的终结,等待新耶路撒冷从天而降。
安德烈亚:艰难时代的挑战作者
1619 年,斯特拉斯堡的泽茨纳出版社在文学市场上推出了一本匿名书籍《克里斯蒂安波利斯共和国描述》(Rei publicae Christianopolitanae descriptio)。这本书的座右铭取自《诗篇》84:11 - 12,赞美了在上帝居所中的福祉。在献词中,作者将神学家约翰·阿恩特(Johann Arndt,1555 - 1621)称为“基督里的父亲”,并将克里斯蒂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