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特兰奎巴新耶路撒冷教堂的使命之光
1. 新耶路撒冷:传教使命的象征与矛盾
丹麦国王派遣德国虔敬派传教士前往印度特兰奎巴,他们将传教教堂命名为“新耶路撒冷”。这一命名背后蕴含着深刻的矛盾,虔敬派虽不愿将世俗结构等同于天堂现实,但他们的千禧年展望中又怀揣着对上帝王国具体实现的希望。这种矛盾体现了耶路撒冷理念本身的紧张关系:永恒的“天上之城”在多大程度上延伸到了“尘世”的时空领域?
以下是相关事件的时间线梳理:
|时间|事件|
| ---- | ---- |
|1616年|丹麦 - 挪威在克里斯蒂安四世统治下成立丹麦东印度公司,挑战葡萄牙贸易垄断,在印度建立贸易据点|
|1699 - 1730年|弗雷德里克四世统治时期,派遣传教士前往特兰奎巴|
|1705年|弗雷德里克四世派遣两名路德会传教士前往特兰奎巴,传达传教指令|
|1706年|传教士抵达特兰奎巴,引发与贸易公司的冲突|
|1707年|第一座新耶路撒冷教堂建成并举行奉献仪式|
|1711年|新耶路撒冷教堂设计图出现|
|1714年|国王成立促进传教工作的学院|
|1715年|出版批判传教活动的小册子|
|1718年|第二座新耶路撒冷教堂落成并举行奉献仪式|
2. 特兰奎巴传教站的背景
- 国王的传教动机 :丹麦国王弗雷德里克四世派遣传教士的原因令人费解。他虽有多位情妇且实行一夫多妻制,并非典型的虔敬派信徒,而哥本哈根的路德会神学家对传教工作的合法性也心存疑虑,认为福音已在全球传播,无需再进行传教。不过,国王可能受到宫廷牧师F. J. 吕特肯斯的影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59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