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路撒冷与路德教会内部空间的象征意义
在早期现代路德教会的内部空间中,耶路撒冷,无论是作为现实中的城市,还是作为人们观念中未来的应许之地,都有着独特的呈现方式。尽管相关例子多来自丹麦的教堂,但结论同样适用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其他教会发展。
中世纪遗产中的耶路撒冷
在12世纪的罗马式艺术(在斯堪的纳维亚则是13世纪初)中,奥古斯丁关于天上耶路撒冷与地上耶路撒冷、今生与来世的二分法在视觉上达到了一个显著的高度。这一时期发展出了丰富而多面的耶路撒冷图像学,它融入了中世纪晚期的意象中,并一直延续到早期现代,甚至在现代艺术中也能找到踪迹。
罗马式艺术中描绘耶路撒冷的一个坚定且持续的假设是对可见和可触事物的寓言潜力的信仰。例如,12世纪流行的一个隐喻是黄金与镀金外表的区别。人们在教堂内部看到用于装饰的黄金和财富时,只能瞥见天堂辉煌的一小部分,但这些事物暗示了神圣的本质,这一点在中世纪丹麦所谓的金色祭坛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到中世纪晚期,对天上耶路撒冷的描绘出现了一个特征,即越来越强调描绘城市中的个体处于应许的幸福状态,而不是城市本身的建筑。这种描绘方式逐渐从展示建筑转向将天堂描绘成一个充满鲜花和藤蔓的天堂般的花园。教堂可以通过建筑的雕塑造型或壁画,从罗马式和早期哥特式建筑那种坚实的物质形态转变为模仿或暗示有生命的有机结构的形状。
路德教会中的耶路撒冷呈现
16世纪的宗教改革者对关于来世的样子和形态持谨慎态度,不愿做出绝对或过于确定的陈述。宗教改革后的几十年里,尤其是对天上耶路撒冷的视觉呈现以及一系列其他绘画传统消失或几乎消失。中世纪晚期对以耶路撒冷为参考的天堂主题和花园意象的迷恋在16世纪一直存在,但后来逐渐失宠。
<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1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