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世纪瑞典的宗教论战:罗马,究竟是耶路撒冷还是敌基督的巢穴?
在十六世纪瑞典宗教改革的浪潮中,有一个问题引发了广泛的思考:罗马与耶路撒冷究竟有何关联?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宗教信仰的核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和文化背景。通过对《关于敌基督的一些歌曲》(“Some Songs about the Antichrist” 1536)的深入研究,我们可以一窥这段历史的奥秘。
1. 罗马与耶路撒冷:权力转移与宗教象征
在中世纪的政治和宗教思想中,“转移”(translatio)的概念至关重要,特别是“帝国转移”(translatio imperii)和“圣殿转移”(translatio templi)。根据这种思想,罗马帝国的权力在西方转移到了查理曼大帝,后来又到了德国皇帝手中。圣殿的象征意义也转移到了罗马,使得罗马成为了耶路撒冷的精神继承者。在中世纪的观念里,罗马是世俗权力和宗教权力交汇的地方,当选的罗马皇帝需要前往罗马接受教皇的加冕。
然而,这种对罗马的积极看法只是故事的一面。根据《启示录》,耶路撒冷是敌基督出现的地方,而敌基督的观念在中世纪也被转移到了罗马和教皇身上。尽管路德和其他改革者将教皇描述为敌基督是广为人知的,但这种论战其实有着悠久的中世纪传统,并且这种观念甚至传播到了瑞典宗教改革中。
2. 敌基督观念传入瑞典的历程
敌基督的论述和将教皇视为敌基督的概念并非宗教改革中最重要的神学主题。事实上,将任何活人,尤其是教皇,视为敌基督的观念并不是新鲜事。敌基督的论述可以追溯到蒙蒂耶昂代尔的阿德索(Adso de Montier-en-Der,约910 - 92),他的作品《阿德索致格尔贝加王后关于敌基督的起源和时间的书信》(Epistol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