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现代斯堪的纳维亚对耶路撒冷的认知与变迁
1. 研究背景与地域界定
研究聚焦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对耶路撒冷和圣地的千年认知历程,该研究由挪威研究委员会资助。“斯堪的纳维亚”这一地理术语源于古罗马作家普林尼,最初指波罗的海以外的一个岛屿,可能对应瑞典和挪威所在的半岛。现代语境中,它通常指丹麦、挪威和瑞典三个王国,而更广泛的“北欧”还包括芬兰、冰岛、法罗群岛、格陵兰和波罗的海国家。尽管研究主要涉及丹麦、挪威和瑞典的资料,但考虑到历史上这些国家间紧密的文化联系以及边界和政治格局的多次变迁,研究视野涵盖了整个北欧地区。在中世纪部分,由于冰岛和奥克尼与挪威在行政、教会和文化上的紧密联系,也将其纳入斯堪的纳维亚范畴。
2. 书籍分期及其意义
2.1 中世纪时期(第一卷)
从10 - 11世纪的基督教化开始,直至16世纪初的新教改革。在斯堪的纳维亚史学中,宗教改革(丹麦 - 挪威为1536 - 1537年,瑞典为1527 - 1600年)是中世纪和早期现代的分水岭。路德教的引入显著影响了人们对耶路撒冷的理解,因此采用这一传统分期。
2.2 早期现代时期(第二卷)
从宗教改革到1750年左右,此时启蒙思想在关键人物中广泛传播。尽管早期现代和现代时期的界限难以精确划分,但启蒙思想以及随后的浪漫主义引发了基督教文化的第二次变革,尤其是对耶路撒冷的认知。
2.3 近现代时期(第三卷)
涵盖约1750年至1920年的时期,这些时间节点是大致的划分,具体界限在第三卷引言中有进一步解释。
以下是书籍分期的表格总结:
| 卷数 | 时期 | 时间跨度 | 标志性事件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4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