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想象:从 1950 年代到 1980 年代的变迁
1. 自动化浪潮与意义构建
当前,由人工智能发展推动的自动化浪潮,被视为第二次机器时代和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一智能机器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是大规模自动化,不仅涵盖工业生产,更深入到日常生活。以往对这些变革的历史描述,常呈现出从蒸汽动力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到计算机助力的大规模数字化的线性发展轨迹。
然而,技术创新并非一帆风顺,其中充满了失败、死胡同,以及根植于社会和政治背景的特定选择,而非自然地向“最佳”技术解决方案演进。我们可以通过瑞典主流媒体自 1950 年代以来对自动化的可视化呈现,聚焦自动化的关键转折点,即自动化发展偏离最初设想的时刻,以此强调以平凡视角想象技术变革对于意义构建的重要性。
在技术发展中,想象发挥着重要作用。正如大卫·诺布尔所指出,技术想象具有能动性,工程师对技术发展的设想会影响具体的技术发展。例如,一个新的技术系统设计,如果需要对实验室里的工程师行为进行大量控制,可能会被认为荒谬;但如果是为工业经理或空军设计,且需要控制产业工人或士兵的行为,该设计可能被认为可行。这表明,技术发展的不同设想与社会权力问题紧密相连。
传统技术史往往聚焦于已走过的道路,将其描述为自然演变,而忽视了基于权力关系的情境性和部分偶然性选择。诺布尔建议,也应关注“未选择的道路”,以此来审视当代自动化形式及其所依赖的技术。
2. 材料与分析方法
我们的研究材料来自瑞典最大的剪报档案之一——西格图纳基金会的档案。这些自 1900 年代初至 2000 年的报纸剪报,按主题和时间顺序整理。剪报来源广泛,包括瑞典所有报纸以及芬兰、丹麦和挪威等邻国的主要报纸。
我们通过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1413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