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概念、特性与应用
1. 引言
编程是一项高度重复的活动,常频繁使用常见模式,但这些模式的表现方式差异很大。开发可复用代码时,使用和组合这些模式的复杂性是一大挑战,维护可供大量开发者使用的有效可复用代码库也是一项艰巨任务,还存在组织大量代码模块以及定义开发者共识的模块级别等技术问题。
简单的可复用代码子程序库和基本模块的可复用设计在特定开发环境中取得了一定成功,但在处理重叠代码、命名冲突、代码编译时间以及处理不同类型数据实体所需的细微变化时,子程序库方法的局限性就很明显。
将数据与代码打包可以解决数据实体变化常需对代码模块进行轻微重新编程的问题。这种打包方式将修改后的代码模块与数据类型结合并存储在一起。如果将代码视为执行某种操作,那么这个包就是数据和可对数据执行的操作的组合,即对象。面向对象编程的基本目标是按照对象的外部接口来操作对象。
特殊的扩展围绕C语言构建,还有其他自定义的面向对象语言,如Eiffel和Smalltalk。面向对象编程支持在专业用户界面设计、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管理系统等领域有广泛应用。
对象数据库将数据封装在理解数据库系统数据结构的代码中,并基于对结构的了解提供服务。它支持抽象数据类型,不限于记录。与传统关系型SQL命令相比,对象数据库支持更复杂的操作,因为数据可以根据使用上下文进行操作。
关系模型基于关系代数,其数学基础和Codd的规范化规则确保数据库信息的完整性,但这些规则限制了关系模型的灵活性。而对象数据库因其应用性质和相对灵活性,在处理关系模型难以处理的数据结构方面表现出色,如基于图形的应用、语音或二进制图形屏幕数据等。
企业级信息系统的
超级会员免费看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