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Inode,软连接与硬链接

本文详细解析Linux系统中Inode的概念,包括其在磁盘结构中的作用、存储信息、硬链接与软链接的区别,以及Inode如何影响文件操作与系统性能。

Linux-Inode

转载声明:

本文系转载自以下文章:

转载仅为方便学习查看,一切权利属于原作者,本人只是做了整理和排版,如果带来不便请联系我删除。

0x01 摘要

我们使用ll -i能看到每个文件或文件夹都有一串数字编号,这个就是inode。本文说说他到底是个啥,并会提到硬链接、软连接等相关内容。

inode

0x02 引子-磁盘

2.1 磁盘结构

理解inode,要从文件储存说起。文件储存在磁盘上。

磁盘

  • 盘片
    一个磁盘由大小相同且同轴的圆形盘片组成,磁盘可以转动(各个磁盘必须同步转动)。
  • 磁头
    在磁盘的一侧有磁头支架,磁头支架固定了一组磁头,每个磁头负责存取一个磁盘的内容。磁头不能转动,但是可以沿磁盘半径方向运动(实际是斜切向运动),每个磁头同一时刻也必须是同轴的,即从正上方向下看,所有磁头任何时候都是重叠的(不过目前已经有多磁头独立技术,可不受此限制)。
    磁盘-扇区
  • 磁道
    盘片被划分成一系列同心环,圆心是盘片中心,每个同心环叫做一个磁道。所有半径相同的磁道组成一个柱面(因为有多个盘片)。
  • 扇区
    磁道被沿半径线划分成一个个小的段,每个段叫做一个扇区。每个扇区是磁盘的最小存储单元。每个扇区储存512字节(相当于0.5KB)。

  • 页是计算机管理存储器的逻辑块,硬件及操作系统往往将主存和磁盘存储区分割为连续的大小相等的块。每个存储块称为一页,主存和磁盘以页为单位交换数据。这种由多个扇区组成的"块",是文件存取的最小单位。"块"的大小,最常见的是4KB,即连续八个 sector组成一个 块。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下面假设磁盘只有一个盘片和一个磁头:

  1. 当需要从磁盘读取数据时,系统会将数据逻辑地址传给磁盘
  2. 磁盘的控制电路按照寻址逻辑将逻辑地址翻译成物理地址,即确定要读的数据在哪个磁道,哪个扇区
  3. 为了读取这个扇区的数据,需要将磁头放到这个扇区上方,为了实现这一点,磁头需要移动对准相应磁道,这个过程叫做寻道,所耗费时间叫做寻道时间
  4. 然后磁盘旋转将目标扇区旋转到磁头下,这个过程耗费的时间叫做旋转时间

2.2 局部性原理

由于存储介质的特性,磁盘本身存取就比主存慢很多,再加上机械运动耗费,磁盘的存取速度往往是主存的几百万分之一,因此为了提高效率,要尽量减少磁盘I/O。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磁盘往往不是严格按需读取,而是会预读。也就是说,即使只需要一个字节,磁盘也会从这个位置开始顺序向后读取一定长度的数据放入内存。这样做的理论依据是计算机科学中著名的局部性原理:

当一个数据被用到时,其附近的数据也通常会马上被使用。

程序运行期间所需要的数据通常比较集中。由于磁盘顺序读取的效率很高(不需要寻道时间,只需很少的旋转时间),因此对于具有局部性的程序来说,预读可以提高I/O效率。

预读的长度一般为页(page)的整倍数。当程序要读取的数据不在主存中时,会触发一个缺页异常,此时系统会向磁盘发出读盘信号,磁盘会找到数据的起始位置并向后连续读取一页或几页载入内存中,然后异常返回,程序继续运行。

2.3 主角-Inode

文件数据都储存在"块"中,而文件的元信息,如文件的创建者、文件的创建日期、文件的大小等,需要存到的区域就叫做inode,中文译名为"索引节点"。

0x03 Inode的内容

inode包含文件的元信息,具体来说有以下内容:

  • 文件的字节数
  • 文件拥有者UID
  • 文件GroupID
  • 文件的读r、写w、执x行权限
  • 文件的时间戳,共有三个:
    1. ctime指inode上一次变动的时间
    2. mtime指文件内容上一次变动的时间,
    3. atime指文件上一次打开的时间。
  • 链接数,即有多少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
  • 文件数据block的位置

可以用stat命令,查看某个文件的inode信息:

$ stat tomcat-pure.tar.gz

File: `tomcat-pure.tar.gz'
Size: 84425746  	Blocks: 164896     IO Block: 4096   regular file
Device: fd02h/64770d	Inode: 22282974    Links: 1
Access: (0644/-rw-r--r--)  Uid: (    0/    root)   Gid: (    0/    root)
Access: 2018-08-23 10:37:12.213119660 +0800
Modify: 2018-08-23 10:37:04.539119698 +0800
Change: 2018-08-23 10:37:04.539119698 +0800

总之,除了文件名以外的所有文件信息,都存在inode之中。至于为什么没有文件名,下文会有详细解释。

0x04 Inode的大小

inode也会消耗硬盘空间,所以硬盘格式化的时候,操作系统自动将硬盘分成两个区域。

  • 一个是数据区,存放文件数据;
  • 另一个是inode区(inode table),存放inode所包含的信息。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一般是128字节或256字节。

inode节点的总数,在格式化时就给定,一般是每1KB或每2KB就设置一个inode。假定在一块1GB的硬盘中,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为128字节,每1KB就设置一个inode,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会达到128MB,占整块硬盘12.8%。

  • 查看每个硬盘分区的inode总数和已经使用的数量,可以使用df命令:
$ df -i

Filesystem                        512-blocks      Used Available Capacity iused      ifree %iused  Mounted on
/dev/disk1                         487849984 367491856 119846128    76% 2317522 4292649757    0%   /
devfs                                    364       364         0   100%     630          0  100%   /dev
map -hosts                                 0         0         0   100%       0          0  100%   /net
map auto_home                              0         0         0   100%       0          0  100%   /home
localhost:/xx  487849984 487849984         0   100%       0          0  100%   /Volumes/MobileBackups
  • 查看每个inode节点的大小,可以用如下命令:
sudo dumpe2fs -h /dev/hda | grep "Inode size"

由于每个文件都必须有一个inode,因此有可能发生inode已经用光,但是硬盘还未存满的情况。这时,就无法在硬盘上创建新文件。

0x05 Inode编号

每个inode都有一个编号,操作系统用inode号码来识别不同的文件。

注意:Unix/Linux系统内部不使用文件名,而使用inode号码来识别文件。
对于OS来说,文件名只是inode编号便于识别的别称或者绰号。表面上,用户通过文件名,打开文件。实际上,系统内部这个过程分成三步:

  1. 系统找到这个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2. 通过inode号码,获取inode信息;
  3. 根据inode信息,找到文件数据所在的block,读出数据。

使用ls -i命令,可以看到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 ls -i config.py

35722498 config.py

0x06 目录文件

Unix/Linux系统中,目录(directory)也是一种文件。打开目录,实际上就是打开目录文件。

目录文件的结构非常简单,就是一系列目录项(dirent)的列表。每个目录项,由两部分组成:

  1. 所包含文件的文件名,
  2. 该文件名对应的inode号码。

ls命令只列出目录文件中的所有文件名,ls -i命令列出整个目录文件,即文件名和inode号码:

$ ls -i

34967989 __pycache__                         35722498 config.py
34967984 ali_search.py                       34967987 config.pyc
34967985 ali_search.py~                      34967988 master.zip
34967918 aliyun-opensearch-python-sdk-master

如果要查看文件的详细信息,就必须根据inode号码来访问inode节点,读取信息。ls -l(也就是ll命令)命令列出文件的详细信息。

$ ls -l config.py

-rwxrwxrwx  1 chengc  admin  486 11 14 23:05 config.py

0x07 硬链接

7.1 简介

一般情况下,文件名和inode号码是一一对应的。但是,Unix/Linux系统允许,多个文件名指向同一个inode号码。这意味着:

  • 可以用不同的文件名访问同样的内容(同一个inode)
  • 对文件内容进行修改,会影响到所有文件名
  • 但是,删除一个文件名,不影响另一个文件名的访问

这种情况就被称为硬链接(hard link)。

ln命令可以创建硬链接:

ln 源文件 目标文件

运行上面这条命令以后,源文件与目标文件的inode号码相同,都指向同一个inode。

inode信息中有一项叫做链接数,记录指向该inode的文件名总数,这时就会增加1。反过来,删除一个文件名,就会使得inode节点中的链接数减1。当这个值减到0,表明没有文件名指向这个inode,系统就会回收这个inode号码,以及其所对应block区域。

这里顺便说一下目录文件的链接数。创建目录时,默认会生成两个目录项:

  • .
    .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当前目录的"硬链接";
  • ..
    ..的inode号码就是当前目录的父目录的inode号码,等同于父目录的"硬链接"。

所以,任何一个目录的硬链接总数,总是等于2加上它的子目录总数(含隐藏目录),这里的2是父目录对其的硬链接和当前目录下的指向自身的硬链接

7.2 例子

$ ln 123.txt hardlink
$ ll -i

35827728 drwxr-xr-x   4 chengc  staff   136 11 16 19:50 ./
  630516 drwxr-xr-x+ 98 chengc  staff  3332 11 16 19:49 ../
35827738 -rw-r--r--   2 chengc  staff     0 11 16 19:49 123.txt
35827738 -rw-r--r--   2 chengc  staff     0 11 16 19:49 hardlink

我们用命令创建了一个 hardlink指向123.txt的inode的硬链接,可以看到他们的inode编号相同。

0x08 软链接

8.1 简介

除了硬链接以外,还有一种特殊情况:

  • 文件A和文件B的inode号码虽然不一样,但是文件A的内容是文件B的路径。
  • 读取文件A时,系统会自动将访问者导向文件B。因此,无论打开哪一个文件,最终读取的都是文件B。

这时,文件A就称为文件B的软链接(soft link)或者符号链接(symbolic link)。

这意味着,文件A依赖于文件B而存在,如果删除了文件B,打开文件A就会报错:“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注意:软链接与硬链接最大的不同:文件A指向文件B的文件名,而不是文件B的inode号码,文件B的inode链接数不会因此发生变化。

ln -s命令可以创建软链接:

ln -s 源文文件或目录 目标文件或目录

8.2 例子

$ ln -s 123.txt softlink
$ ll -i

35827728 drwxr-xr-x   6 chengc  staff   204 11 16 19:53 ./
  630516 drwxr-xr-x+ 98 chengc  staff  3332 11 16 19:49 ../
35827738 -rw-r--r--   2 chengc  staff     0 11 16 19:49 123.txt
35827738 -rw-r--r--   2 chengc  staff     0 11 16 19:49 hardlink
35827975 lrwxr-xr-x   1 chengc  staff     7 11 16 19:53 softlink@ -> 123.txt

我们用命令创建了一个 softlink指向123.txt的文件名的软链接,可以看到他们的inode编号不相同

0x09 Inode的特殊作用

由于inode号码与文件名分离,这种机制导致了一些Unix/Linux系统特有的现象。

  1. 有时,文件名包含特殊字符,无法正常删除。这时,直接删除inode节点,就能起到删除文件的作用。
  2. 移动文件或重命名文件,只是改变文件名,不影响inode号码。
  3. 打开一个文件以后,系统就以inode号码来识别这个文件,不再考虑文件名。因此,通常来说,系统无法从inode号码得知文件名。这使得软件更新变得简单,可以在不关闭软件的情况下进行更新,不需要重启。因为系统通过inode号码,识别运行中的文件,不通过文件名。
    更新的时候,新版文件以同样的文件名,生成一个新的inode,不会影响到运行中的文件。
    等到下一次运行这个软件的时候,文件名就自动指向新版文件,旧版文件的inode则被回收。

0x10 实际问题

在一台配置较低的Linux服务器(内存、硬盘比较小)的/data分区内创建文件时,系统提示磁盘空间不足,用df -h命令查看了一下磁盘使用情况,
发现/data分区只使用了66%,还有12G的剩余空间,按理说不会出现这种问题。 后来用df -i查看了一下/data分区的索引节点(inode),发现已经用满(IUsed=100%),导致系统无法创建新目录和文件。

  • 查找原因:
    /data/cache目录中存在数量非常多的小字节缓存文件,占用的Block不多,但是占用了大量的inode。

  • 解决方案:
    删除/data/cache目录中的部分文件,释放出/data分区的一部分inode。

<think>首先,用户的问题是:“我想了解如何在Linux中区分链接和硬链接。请问linux区分链接硬链接方法”。用户希望了解如何区分链接和硬链接。参考站内引用:-[^1]:讨论了硬链接的创建、删除、特性和应用。-[^2]:总结了链接和硬链接的区别:-删除源文件:链接失效,硬链接不会。-创建对象:链接可以为文件和目录(允许不存在),硬链接只可以为文件。-文件系统:链接可以跨文件系统,硬链接必须是同一个文件系统。-文件权限:链接可以和源文件不一样,硬链接一定和源文件一样。-[^3]:介绍了硬链接的概念,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引用,用于访问目标文件。-[^4]:描述了硬链接的特性,如源文件在硬盘中是同一个东西,删除硬链接不影响链接存在,只有所有链接删除文件才被删除。这些引用提供了区分的方法和特性。用户要求“区分链接和硬链接的方法”,所以我需要基于这些整理出如何实际操作或识别它们。关键区分方法:1.**文件类型**:-使用命令如`ls-l`查看文件列表。链接(symboliclink)在输出中显示链接文件指向的目标文件,类型以'l'开头。例如,`lrwxrwxrwx1useruser8Jun1210:00slink->sourcefile`。-硬链接在文件系统中是相同的文件,`ls-l`显示多个文件共享相同的inode号。2.**inode号**:-使用`ls-i`查看inode号。硬链接共享相同的inode号。链接有自己的inode号,区别于目标文件的inode。3.**删除源文件的影响**:-如果删除源文件,链接会失效(成为悬空链接),而硬链接继续正常工作。4.**文件和目录的创建**:-链接可以链接到文件或目录,甚至是无效的路径。-硬链接只能链接到文件,不能链接到目录(以避免循环问题)。5.**跨文件系统**:-链接可以跨越不同的文件系统。-硬链接必须在同一个文件系统上创建。6.**文件权限**:-链接的权限通常显示为'lrwxrwxrwx',但实际权限由目标文件决定。用户不能更改链接的权限;权限是基于目标的。-硬链接的权限源文件相同,因为它指向同一个数据块。在Linux中实际区分的方法:-**使用命令`ls-l`**:检查文件类型和链接指向。-**使用命令`ls-i`**:检查inode号是否相同(相同表示硬链接;不同表示链接或普通文件)。-**删除测试**:在安全环境中测试删除源文件(不推荐在关键系统)。-**使用`stat`命令**:查看详细信息,如文件类型、链接计数等。对于链接,`stat`显示链接信息;对于硬链接,显示相同的inode。根据系统级指令:-所有行内数学表达式使用$...$,但这里没有数学内容。-独立公式用$$...$$,也没有数学公式。-LaTeX语法正确,但回答是中文字符。-使用中文回答。-生成相关问题。-引用的段落末尾添加引用标识。回答结构:-用户希望逐步解决问题,结构清晰。-解释链接和硬链接的区别。-提供实际操作方法来区分它们。生成相关问题:-指令说“生成相关问题”,在回答末尾添加类似示例的问题列表。引用标识:-在引用内容的末尾添加[^n]。我的回答应包含:1.介绍链接和硬链接的基本概念。2.区分方法,使用命令解释。3.特性总结。4.添加引用标识。5.最后生成相关问题。大纲:1.**引言**:简述硬链接的定义和目的。2.**区分方法**:-使用`ls-l`命令查看类型和指向。-使用`ls-i`或`stat`检查inode-创建和删除测试。-其他区别如创建对象、文件系统、权限。3.**总结**:关键特性差异。4.**生成相关问题**:在最后添加相关问题列表。确保中文。</think> 在 Linux 中区分链接(symbolic link)和硬链接(hard link)是关键文件管理技能。基于系统命令和文件特性,区分方法清晰明了。下面我将以结构化的方式,逐步解释区分方法,确保内容准确可靠。主要区分依据包括文件类型、inode号、删除影响、创建对象、文件系统限制和权限特性。我会结合 Linux 命令操作(如 `ls`、`stat` 和创建删除测试)进行说明。所有方法均参考站内文献总结而来,引用标识已在相关内容末尾标注。 ### 1. **基本概念回顾** - **链接(symbolic link)**:类似于 Windows 的快捷方式,是一个独立文件,包含指向目标文件的路径。删除源文件会导致链接失效[^1]。 - **硬链接(hard link)**:不是独立的文件实体,而是多个文件名共享同一个 inode 和数据块。删除源文件不影响硬链接访问,只有所有硬链接都被删除时,数据才真正被清除[^4]。 关键区别在于:链接是“引用”目标文件,而硬链接是“共享”目标文件的存储空间。 ### 2. **区分方法:基于命令操作** 以下方法使用 Linux 终端命令实际操作,可直接在系统上运行以验证链接类型。 #### (1) **使用 `ls -l` 命令检查文件类型和指向** - **方法**: - 运行 `ls -l [文件名]` 查看详细信息。 - 观察输出第一列:链接以 `l`(小写 L)开头,并显示箭头 `->` 指向目标文件;硬链接以普通文件类型(如 `-`) 开头,不显示额外指向。 - 示例: ```bash # 创建测试文件 echo "Hello" > source.txt # 创建链接和硬链接 ln -s source.txt soft_link # 链接 ln source.txt hard_link # 硬链接 # 查看区别 ls -l ``` 输出结果: ``` -rw-r--r-- 1 user group 6 Jun 18 10:00 hard_link # 硬链接,类似普通文件 lrwxrwxrwx 1 user group 10 Jun 18 10:00 soft_link -> source.txt # 链接,以'l'开头并指向目标 -rw-r--r-- 2 user group 6 Jun 18 10:00 source.txt ``` 这里,`hard_link` 显示为普通文件类型,无指向符号;`soft_link` 以 `l` 开头,并显示指向 `source.txt`,表示链接。 - **特性分析**:链接的文件类型标识(`l`) 直观显示了它是独立引用;硬链接则不区分于普通文件[^1]。 #### (2) **使用 `ls -i` 或 `stat` 命令检查 inode 号** - **方法**: - 运行 `ls -i [文件名]` 或 `stat [文件名]` 查看 inode 号(文件在文件系统中的唯一标识)。 - **硬链接**:共享相同的 inode 号作为源文件。 - **链接**:有自己的 inode 号,区别于源文件。 - 示例: ```bash ls -i ``` 输出结果: ``` 123456 hard_link # 硬链接inode源文件相同 123456 source.txt # 源文件的inode号 654321 soft_link # 链接有自己的inode号,不同 ``` 或使用 `stat` 命令: ```bash stat hard_link # 输出中Inode值匹配源文件 stat soft_link # 输出中Inode值不同,且显示文件类型为symbolic link ``` - **特性分析**:硬链接共享 inode,证明它们指向同一数据块;链接的独立 inode 表明它是新文件对象[^4]。 #### (3) **删除源文件测试影响** - **方法**: - 删除源文件后,检查链接是否可用。 - **链接**:删除源文件后失效(访问时显示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 **硬链接**:删除源文件后仍能正常访问内容。 - 示例: ```bash rm source.txt # 删除源文件 cat soft_link # 报错: 文件不存在 cat hard_link # 输出 "Hello"(内容正常访问) ``` - **特性分析**:链接依赖目标路径,删除后成“悬空链接”;硬链接作为数据共享者不受删除影响[^2]。 ### 3. **区分方法:基于文件特性** 除了命令操作,以下特性可直接用于逻辑判断,无需额外工具。 #### (1) **创建对象差异** - **链接**:可链接到文件或目录,即使目标不存在(创建时需用 `ln -s`)。 - 示例:`ln -s /non/existent_dir link_dir`(允许创建,但访问时报错)[^2]。 - **硬链接**:仅能链接到文件(不支持目录),必须目标文件存在(创建时用 `ln`)。 - 示例:尝试 `ln /dir1 /dir2` 会报错 “Invalid argument”[^1]。 - **总结**:如果能链接到目录或无效路径,必为链接[^2]。 #### (2) **文件系统限制** - **链接**:可跨不同文件系统(如从 `/dev/sda1` 链接到 `/dev/sdb1`)。 - **硬链接**:仅在同一文件系统内创建(跨系统链接时会报错 “Invalid cross-device link”)[^2]。 - **验证**:使用 `df -h [文件路径]` 检查链接和源文件是否在同一挂载点。 #### (3) **文件权限和行为** - **链接**: - 权限通常显示为 `lrwxrwxrwx`(实际权限由目标文件决定),用户不能更改链接的权限(修改权限会影响目标)。 - 示例:`chmod 644 soft_link` 会改变目标文件的权限。 - **硬链接**: - 权限始终源文件相同(修改任一硬链接的权限会同步更新所有链接)。 - 示例:`chmod 755 hard_link` 也会改变 `source.txt` 的权限。 - **特性分析**:链接的权限固定为 `777`(在 `ls -l` 中显示),但无实际控制作用;硬链接的权限完全绑定源文件[^2]。 ### 4. **总结:核心区别要点** | 特征 | 链接(symbolic link) | 硬链接(hard link) | 区分方法 | |--------------|----------------------------------|---------------------------------|----------------------------------| | **文件类型** | 独立文件,`ls -l` 显示 `l` 和 `->` | 共享 inode普通文件外观相同 | `ls -l` 第一列检查 | | **inode 号** | 自有 inode,不同于源文件 | 源文件共享相同 inode | `ls -i` 或 `stat` 验证 | | **删除源文件** | 失效(悬空链接) | 仍可正常访问 | 删除测试 | | **创建对象** | 文件和目录(允许无效路径) | 仅文件(不支持目录) | 尝试链接目录判断 | | **文件系统** | 可跨文件系统 | 必须是同一文件系统 | `df` 检查挂载点 | | **文件权限** | 权限固定 `lrwxrwxrwx`,实际由目标决定 | 权限源文件完全一致 | 修改权限观察影响 | 通过以上方法,您可以可靠地区分链接和硬链接链接适用于跨系统引用或目录操作;硬链接用于节省空间和提高文件访问效率[^3]。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