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前的开发模式说起
以前我在公司做界面开发的时候使用的是前任工程师留下的一个BkWin的工程模板来进行界面修改。那时候无论是界面的XML文件、资源文件中的各种包含关系都得自己一个字一个字打出来。更甚至工程模板在编译过程中会出现Release版本无法使用优化选项…
其实在刚开始接触BkWin界面库的时候充满了各种烦恼。以至于后来在网上搜索发现了一个BkWin在Visual Studio 2008下的一个项目模板插件。安装上后可以用VS2008生成一个非常清爽的BkWin项目。当然,这个项目的界面也是不能作为可视化开发的。并且还有一个因素,就是这个项目必须拖着沉重的WTL、TinyXML等组件,使得项目的编译过程十分缓慢。
不过好在这个过程让我充分理解了BkWin的一些基本原理和界面制作的过程。
当然了,我在公司内部也一度推广过这个开发方法。不过时间长了以后也会有很多同事抱怨这个界面开发工具不太人性化,要看界面效果的时候必须将它编译出来之后才能看到效果。不过说实话,这确实是个短板,我自己都是在草稿纸上划出大概的框架以及坐标后再通过编译比较来调整细微的参数设定。
一次偶然的机会改变了一切
这个机会说实话确实是非常偶然。因为在研究BkWin的时候我同时在Google Code上面抓取了OpenKui的开源项目。实际上OpenKui很BkWin是同一套东西,但是我并没有去过多的研究OpenKui项目的内容。
直到有一天一个项目需要在BkWin中嵌套一个WebBrowser,正好OpenKui中有示例,于是我就开始研究这个例子工程。正是这个机会让我开始慢慢的研究OpenKui这个项目。这个项目目前由于Google Code已经关闭了,从而无法再被Check Out,需要此项目源码的同学可以联系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