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http post两阶段提交的一些问题

本文深入分析了浏览器厂商在处理POST请求时采用的两阶段提交策略导致的访问超时问题,解释了其背后的原理,并提出通过GET请求替代POST或者优化数据传输方式来解决此问题的建议。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之前一些应用经常会出现请求超时而引起用户体验极度下降,我们每个应用都会做用户体验的优化。当然有很多其它原因,但是对于

POST的两阶段提交引起的访问超时也发生过好几次,而且基本无解,只能修改实现方式,尽量减少传输的数据以便改用GET方式。

 

有不少浏览器厂商对于POST的提交采用两阶段发送数据,特别是IE系统列的XMLHttpRequest对象,所以在IE浏览器上用AJAX提交POST的数据,

是按两个阶段,第一步先发送header数据,第二步再发送body部分。如果我们用winshark抓包会看到两连次结过程。

而对于firefox浏览器,则采用一次连接,这也是原来HTTP协议的“本意”,http协议本身不保存任何状态信息,一次请求一次应答。对于TCP事务而言,

通讯次数越多可靠性越低,在一次连结中传输完需要的消息是最可靠的,但是却有很多浏览器厂商不愿意遵守这个原则,它们的理由也很搞笑:

假如网络环境不好,网络延迟、丢包的时候,服务端会等待(延迟时),客户端重发POST的DATA数据到服务单,来确保本次请求的完整性。

 

这完全是一个狗屁理由,header数据相对于body数据来说都是很小,如果一次传输中只收到header,body却丢了,那么这一次请求对于服务端来说,它只

有等待超时才会知道后面的body没有了,这时它已经向客户端传输了请求错误码。客户端根本就谈不上重发body。当然如果浏览器厂商和WEB服务器

是同一厂商,他们可以在收到header后等待body超时时发送一个重发指令给客户端,但是目前没有任何WEB服务端是这么做的,而且,这也从根本上违反了

HTTP协议的规范,因为对于超时连结,如果再等它重发数据,再超时,再重发?那用户在WEB服务端定义的“超时”还能得到什么保证?

 

还不如一次连同header加body发送,如果数据包不完整,服务端返回连结超时用户只需要重刷一次即可,而如果两次提交,当收到header时,服务端的处理

程序首先要开辟内存hode住header数据再等待body,对于同步处理的话当前进程或线程不能服务其它请求,极大降低服务端性能。最后还是返回异常给客户端,

对于异步处理的话你根本不知道body什么时候过来,如果客户端只发送header就下线了,服务端可能要hode这个数据n久。

 

今天上午风控项目中使用hessian调用又出现超时问题,经过分析hessian的POST也是两阶段提交,无解,除非换协议。

 

对于AJAX的使用,yahoo推荐用GET代替POST,所以如果数据量不是很大,坚决不要用POST。

 

<think>嗯,用户问的是HTTP POST表单提交方式,我需要详细解释清楚。首先得回忆一下HTTP的基本方法,POST和GET的区别可能是一个重点。应该先说明POST的作用,再对比GET,这样用户更容易理解。 然后要讲清楚表单提交的流程,用户填写表单后点击提交数据是如何打包并发送到服务器的。可能需要提到Content-Type,比如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或者multipart/form-data,特别是文件上传的情况。 还要提到POST的安全性,虽然它不是在URL中显示,但如果不使用HTTPS还是可能被拦截。这点用户可能会关心,尤其是涉及敏感信息的时候。 应用场景的话,比如注册、登录、上传文件这些常见例子,用户更容易联想到实际使用情况。同时要指出POST适合传输大量数据,而GET有长度限制。 最后,结构要清晰,分步骤或分点,让用户一步步理解。确保使用中文,避免专业术语太晦涩,必要时举例说明。可能还需要检查LaTeX格式是否正确,虽然这个问题里可能用不到数学公式,但系统指令里提到了,要注意行内公式的格式。 有没有遗漏的地方?比如POST请求的组成部分,头信息和正文的区别?或者是否需要提到其他编码类型?可能用户不需要太深入的细节,保持基础而全面即可。确保回答真实可靠,参考权威资料,比如RFC标准或者常见的Web开发文档。</think>HTTP POST 表单提交方式是 Web 开发中客户端向服务器传输数据的核心机制,以下是分步骤解析: 一、基本定义 POSTHTTP 协议定义的请求方法之一,主要用于向指定资源提交表单数据。与 GET 方法不同,POST 请求会将数据包含在请求体中传输,而非附加在 URL 后(如图1示意对比)。 二、工作原理 1. 表单定义阶段 开发者使用 `<form method="post">` 标签定义表单: ```html <form action="/submit" method="post"> <input type="text" name="username"> <input type="password" name="pwd"> <button type="submit">提交</button> </form> ``` 2. 数据传输阶段 当用户提交表单时: - 浏览器自动将表单字段编码为键值对(如 `username=Alice&pwd=12345`) - 通过 HTTP 请求体传输数据 - 设置请求头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3. 文件上传场景 当包含文件上传时: ```html <form enctype="multipart/form-data"> <input type="file" name="avatar"> </form> ``` 此时编码类型变为 `multipart/form-data`,支持二进制数据传输 三、关键特性对比 | 特性 | POST | GET | |---------------------|--------------------------|------------------| | 数据位置 | 请求体 | URL 参数 | | 安全性 | 不直接暴露在地址栏 | 明文显示 | | 数据长度限制 | 无理论限制 | 约 2048 字符 | | 缓存支持 | 不可缓存 | 可缓存 | | 幂等性 | 非幂等 | 幂等 | 四、应用场景 1. 敏感信息提交(登录凭证、支付信息) 2. 大数据量传输(长文本、文件上传) 3. 数据库写操作(用户注册、内容发布) 五、安全注意事项 1. 必须配合 HTTPS 使用防止中间人攻击 2. 服务端需验证和过滤输入数据(防止 SQL 注入/XSS 攻击) 3. 敏感字段建议使用 CSRF Token 防护 六、技术扩展 现代开发中常结合 AJAX 实现异步提交: ```javascript fetch('/api/submit', { method: 'POST', body: JSON.stringify({ key: 'value' }), headers: {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 } }) ``` 通过这种设计,POST 方法既能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又能满足复杂业务场景的需求,是 Web 交互不可或缺的基础组件。
评论 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