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cp,udp简介及区别(网络传输协议)

七层模型的上三层归为应用层即为TCP/IP五层模型,五层模型的下两层归为链接层或者说实体层即为四层模型。
## 一、http简介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一种无状态协议,就是说客户端发送一次请求,服务器端接收请求,经过处理返回给客户端信息,然后客户端和服务器端的链接就断开了,为了维护他们之间的链接,让服务器知道这是前一个用户发送的请求,必须在一个地方保存客户端的信息,有2中解决方案,一是在客户端保存,二是在服务器端保存。
1.在客户端保存:Cookie
2.在服务器端保存:Session(session需要依靠cooke来实现)
3.在用户禁用cookie的限制下,只能使用URL重写的方式在每次请求之后附上一个键值对来保存客户端的信息。
4.隐藏表单。
请求/相应:HttpServletRequest / HttpServletResponse
#### 弊端:服务端不会主动向客户端发送问题。
### 层级:http属于应用层
## 二、https简介
HTTPS:(全称: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over Secure Socket Layer),是以安全为目标的HTTP通道,简单讲是HTTP的安全版。即HTTP下加入SSL层,HTTPS的安全基础是SSL,因此加密的详细内容就需要SSL。
### HTTP与HTTPS的区别:
ttp和https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连接方式,用的端口也不一样,前者是80,后者是443。http的连接很简单,是无状态的,...
HTTPS协议是由SSL+HTTP协议构建的可进行加密传输、身份认证的网络协议 要比http协议安全。
## 三、tcp简介: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tcp是面向连接的协议,也就是说,在收发数据前,必须和对方建立可靠的连接。一个TCP连接必须要经过三次“对话”才能建立起来。
### 层级:tcp属于传输层
### TCP建立过程(三次握手)
1 主机A通过向主机B 发送一个含有同步序列号的标志位的数据段给主机B ,向主机B 请求建立连接,通过这个数据段,主机A告诉主机B 两件事:我想要和你通信;你可以用哪个序列号作为起始数据段来回应我.
2 主机B 收到主机A的请求后,用一个带有确认应答(ACK)和同步序列号(SYN)标志位的数据段响应主机A,也告诉主机A两件事:我已经收到你的请求了,你可以传输数据了;你要用哪佧序列号作为起始数据段来回应我
3 主机A收到这个数据段后,再发送一个确认应答,确认已收到主机B 的数据段:"我已收到回复,我现在要开始传输实际数据了"。
这样3次握手就完成了,主机A和主机B 就可以传输数据了.
三次握手的特点
没有应用层的数据
SYN这个标志位只有在TCP建产连接时才会被置1
握手完成后SYN标志位被置0
### tcp断开过程(四次握手)
TCP建立连接要进行3次握手,而断开连接要进行4次
1 当主机A完成数据传输后,将控制位FIN置1,提出停止TCP连接的请求
2 主机B收到FIN后对其作出响应,确认这一方向上的TCP连接将关闭,将ACK置1
3由B 端再提出反方向的关闭请求,将FIN置1
4 主机A对主机B的请求进行确认,将ACK置1,双方向的关闭结束.
由TCP的三次握手和四次断开可以看出,TCP使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大大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使发送数据端和接收端在数据正式传输前就有了交互,为数据正式传输打下了可靠的基础。
### 名词解释
ACK TCP报头的控制位之一,对数据进行确认.确认由目的端发出,用它来告诉发送端这个序列号之前的数据段都收到了.比如,确认号为X,则表示前X-1个数据段都收到了,只有当ACK=1时,确认号才有效,当ACK=0时,确认号无效,这时会要求重传数据,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SYN 同步序列号,TCP建立连接时将这个位置1
FIN 发送端完成发送任务位,当TCP完成数据传输需要断开时,提出断开连接的一方将这位置1
TCP的包头结构:
源端口 16位
目标端口 16位
序列号 32位
回应序号 32位
TCP头长度 4位
reserved 6位
控制代码 6位
窗口大小 16位
偏移量 16位
校验和 16位
选项32位(可选)
这样我们得出了TCP包头的最小长度,为20字节。
## 四、udp简介:
UDP:(User Data Protocol,用户数据报协议)
(1) UDP是一个非连接的协议,传输数据之前源端和终端不建立连接,当它想传送时就简单地去抓取来自应用程序的数据,并尽可能快地把它扔到网络上。在发送端,UDP传送数据的速度仅仅是受应用程序生成数据的速度、计算机的能力和传输带宽的限制;在接收端,UDP把每个消息段放在队列中,应用程序每次从队列中读一个消息段。
(2) 由于传输数据不建立连接,因此也就不需要维护连接状态,包括收发状态等,因此一台服务机可同时向多个客户机传输相同的消息。
(3) UDP信息包的标题很短,只有8个字节,相对于TCP的20个字节信息包的额外开销很小。
(4) 吞吐量不受拥挤控制算法的调节,只受应用软件生成数据的速率、传输带宽、源端和终端主机性能的限制。
(5)UDP使用尽最大努力交付,即不保证可靠交付,因此主机不需要维持复杂的链接状态表(这里面有许多参数)。
(6)UDP是面向报文的。发送方的UDP对应用程序交下来的报文,在添加首部后就向下交付给IP层。既不拆分,也不合并,而是保留这些报文的边界,因此,应用程序需要选择合适的报文大小。
我们经常使用“ping”命令来测试两台主机之间TCP/IP通信是否正常,其实“ping”命令的原理就是向对方主机发送UDP数据包,然后对方主机确认收到数据包,如果数据包是否到达的消息及时反馈回来,那么网络就是通的。
UDP的包头结构:
目的端口 16位
长度16位
### 层级:udp属于传输层
### TCP与UDP区别:
TCP:面向连接、传输可靠(保证数据正确性,保证数据顺序)、用于传输大量数据(流模式)、速度慢,建立连接需要开销较多(时间,系统资源)。
UDP:面向非连接、传输不可靠、用于传输少量数据(数据包模式)、速度快。
通俗一点说就是:TCP/IP管发管到,UDP管发不管到。因此,在安全性方面来说,TCP/IP更具有优越性。
COOKIE和SESSION有什么区别?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86827/answer/287521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2. 思考一下服务端如何识别特定的客户?这个时候Cookie就登场了。每次HTTP请求的时候,客户端都会发送相应的Cookie信息到服务端。实际上大多数的应用都是用 Cookie 来实现Session跟踪的,第一次创建Session的时候,服务端会在HTTP协议中告诉客户端,需要在 Cookie 里面记录一个Session ID,以后每次请求把这个会话ID发送到服务器,我就知道你是谁了。有人问,如果客户端的浏览器禁用了 Cookie 怎么办?一般这种情况下,会使用一种叫做URL重写的技术来进行会话跟踪,即每次HTTP交互,URL后面都会被附加上一个诸如 sid=xxxxx 这样的参数,服务端据此来识别用户。
3. Cookie其实还可以用在一些方便用户的场景下,设想你某次登陆过一个网站,下次登录的时候不想再次输入账号了,怎么办?这个信息可以写到Cookie里面,访问网站的时候,网站页面的脚本可以读取这个信息,就自动帮你把用户名给填了,能够方便一下用户。这也是Cookie名称的由来,给用户的一点甜头。
所以,总结一下:
Session是在服务端保存的一个数据结构,用来跟踪用户的状态,这个数据可以保存在集群、数据库、文件中;
Cookie是客户端保存用户信息的一种机制,用来记录用户的一些信息,也是实现Session的一种方式。
不要混淆 session 和 session 实现。
本来 session 是一个抽象概念,开发者为了实现中断和继续等操作,将 user agent 和 server 之间一对一的交互,抽象为“会话”,进而衍生出“会话状态”,也就是 session 的概念。
而 cookie 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东西,http 协议中定义在 header 中的字段。可以认为是 session 的一种后端无状态实现。
而我们今天常说的 “session”,是为了绕开 cookie 的各种限制,通常借助 cookie 本身和后端存储实现的,一种更高级的会话状态实现。
所以 cookie 和 session,你可以认为是同一层次的概念,也可以认为是不同层次的概念。具体到实现,session 因为 session id 的存在,通常要借助 cookie 实现,但这并非必要,只能说是通用性较好的一种实现方案。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19786827/answer/6670610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cookie保存在客户端,session保存在服务器端,
cookie目的可以 跟踪会话,也可以 保存用户喜好或者保存用户名密码
session用来跟踪会话
①当我们登录网站勾选保存用户名和密码的时候,一般保存的都是cookie,将用户名和密码的cookie保存到硬盘中,这样再次登录的时候浏览器直接将cookie发送到服务端验证,直接username和password保存到客户端,当然这样不安全,浏览器也可以加密解密这样做,每个浏览器都可以有自己的加密解密方式,这样方便了用户,再比如用户喜欢的网页背景色,比如QQ空间的背景,这些信息也是可以通过cookie保存到客户端的,这样登录之后直接浏览器直接就可以拿到相应的偏好设置。
②跟踪会话,比如某些网站中网页有不同的访问权限,有只能登录的用户访问的网页或者用户级别不同不能访问的,但是http请求是无状态的,每次访问服务端是不知道是否是登录用户,很自然的想到在http请求报文中加入登录标识就可以了,这个登录标识就可以是cookie,这样的cookie服务端要保存有所有登录用户的cookie,这样请求报文来了之后拿到登录标识cookie,在服务端进行比较久可以了。再比如购物网站,多次点击添加商品到购物车客户端很容易知道哪些物品在购物车中,但是服务端怎么知道每次添加的物品放到哪个登录用户的购物车中呢?也需要请求报文中带着cookie才行(在不登陆的情况下京东也是可以不断添加商品的,推测应该是登录的时候一并创建cookie并且发送物品信息),这些cookie都是为了跟踪会话用的,所以客户端有,服务端也有,并且服务端有全部的会话cookie。
后面衍生出session技术,session技术是要使用到cookie的,之所以出现session技术,主要是为了安全。
http是无状态的协议,客户每次读取web页面时,服务器都打开新的会话,而且服务器也不会自动维护客户的上下文信息,那么要怎么才能实现网上商店中的购物车呢,session就是一种保存上下文信息的机制,它是针对每一个用户的,变量的值保存在服务器端,通过SessionID来区分不同的客户,session是以cookie或URL重写为基础的,默认使用cookie来实现,系统会创造一个名为JSESSIONID的输出cookie,我们叫做session cookie,以区别persistent cookies,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ookie,注意session cookie是存储于浏览器内存中的,并不是写到硬盘上的,这也就是我们刚才看到的JSESSIONID,我们通常情是看不到JSESSIONID的,但是当我们把浏览器的cookie禁止后,web服务器会采用URL重写的方式传递Sessionid,我们就可以在地址栏看到 sessionid=KWJHUG6JJM65HS2K6之类的字符串。
<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0/249c3f10f411af56640113b615c972be_hd.jpg" data-rawwidth="897" data-rawheight="52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9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49c3f10f411af56640113b615c972be_r.jpg">
Cookie: $Version=1; Skin=new;jsessionid=5F4771183629C9834F8382E23BE13C4C
比如前两个值,应该属于偏好设置之类的。
服务端是怎么知道客户端的多个请求是隶属于一个Session呢?注意到后台的那个jsessionid=5F4771183629C9834F8382E23BE13C4C木有?原来就是通过HTTP请求报文头的Cookie属性的jsessionid的值关联起来的!(当然也可以通过重写URL的方式将会话ID附带在每个URL的后面哦)。
明白了原理,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分辨出persistent cookies和session cookie的区别了,网上那些关于两者安全性的讨论也就一目了然了,session cookie针对某一次会话而言,会话结束session cookie也就随着消失了,而persistent cookie只是存在于客户端硬盘上的一段文本(通常是加密的),而且可能会遭到cookie欺骗以及针对cookie的跨站脚本攻击,自然不如 session cookie安全了。
通常session cookie是不能跨窗口使用的,当你新开了一个浏览器窗口进入相同页面时,系统会赋予你一个新的sessionid,这样我们信息共享的目的就达不到了,此时我们可以先把sessionid保存在persistent cookie中,然后在新窗口中读出来,就可以得到上一个窗口SessionID了,这样通过session cookie和persistent cookie的结合我们就实现了跨窗口的session tracking(会话跟踪)。
在一些web开发的书中,往往只是简单的把Session和cookie作为两种并列的http传送信息的方式,session cookies位于服务器端,persistent cookie位于客户端,可是session又是以cookie为基础的,明白的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我们就不难选择合适的技术来开发web service了。
部分参考自: session与cookie的区别
===================分割线==============
举个QQ空间的例子:
① 当我们登录QQ空间的时候,可以选择保存用户名和密码,这样下次登录的时候浏览器可以自动填充或者自动登陆,此时使用的是cookie技术,将于
http://qzone.qq.com/
②登录之后,我们可能做些操作,比如删除日志,发表说说,这些只有登录用户才能做的事情可以使用cookie也可以使用session进行会话跟踪
③空间的喜好设置可以保存到硬盘cookie当中。
-------------------------------------------------------------------------------------------------------------------------
其实说白了session就是用来保存会话的cookie。
下面介绍下Java中Servlet的session管理
http://lavasoft.blog.51cto.com/62575/275589 深入理解HTTP Session
session在web开发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这个概念很抽象,很难定义,也是最让人迷惑的一个名词,也是最多被滥用的名字之一,在不同的场合,session一次的含义也很不相同。这里只探讨HTTP Session。
为了说明问题,这里基于Java Servlet理解Session的概念与原理,这里所说Servlet已经涵盖了JSP技术,因为JSP最终也会被编译为Servlet,两者有着相同的本质。
在Java中,HTTP的Session对象用javax.servlet.http.HttpSession来表示。
1、概念:Session代表服务器与浏览器的一次会话过程,这个过程是连续的,也可以时断时续的。在Servlet中,session指的是HttpSession类的对象,这个概念到此结束了,也许会很模糊,但只有看完本文,才能真正有个深刻理解。
2、Session创建的时间是:
一个常见的误解是以为session在有客户端访问时就被创建,然而事实是直到某server端程序调用 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n(true)这样的语句时才被创建,注意如果JSP没有显示的使用 <% @page session="false"%> 关闭session,则JSP文件在编译成Servlet时将会自动加上这样一条语句 HttpSession session = 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n(true);这也是JSP中隐含的 session对象的来历。
由于session会消耗内存资源,因此,如果不打算使用session,应该在所有的JSP中关闭它。
引申:
1)、访问*.html的静态资源因为不会被编译为Servlet,也就不涉及session的问题。
2)、当JSP页面没有显式禁止session的时候,在打开浏览器第一次请求该jsp的时候,服务器会自动为其创建一个session,并赋予其一个sessionID,发送给客户端的浏览器。 以后客户端接着请求本应用中其他资源的时候,会自动在请求头上添加:
Cookie:JSESSIONID=客户端第一次拿到的session ID
这样, 服务器端在接到请求时候,就会收到session ID,并根据ID在内存中找到之前创建的session对象,提供给请求使用。这也是session使用的基本原理----搞不懂这个,就永远不明白session的原理。
下面是两次请求同一个jsp,请求头信息:
通过图可以清晰发现,第二次请求的时候,已经添加session ID的信息。
3、Session删除的时间是:
1)Session超时:超时指的是连续一定时间服务器没有收到该Session所对应客户端的请求,并且这个时间超过了服务器设置的Session超时的最大时间。
2)程序调用HttpSession.invalidate()
3)服务器关闭或服务停止
4、session存放在哪里:服务器端的内存中。 不过session可以通过特殊的方式做持久化管理。
5、session的id是从哪里来的,sessionID是如何使用的:当客户端第一次请求session对象时候,服务器会为客户端创建一个session,并将通过特殊算法算出一个session的ID,用来标识该session对象,当浏览器下次(session继续有效时)请求别的资源的时候,浏览器会偷偷地将sessionID放置到请求头中,服务器接收到请求后就得到该请求的sessionID,服务器找到该id的session返还给请求者(Servlet)使用。一个会话只能有一个session对象,对session来说是只认id不认人。
6、session会因为浏览器的关闭而删除吗?
不会,session只会通过上面提到的方式去关闭。
7、同一客户端机器多次请求同一个资源,session一样吗?
一般来说,每次请求都会新创建一个session。
其实,这个也不一定的,总结下:对于多标签的浏览器(比如360浏览器)来说,在一个浏览器窗口中,多个标签同时访问一个页面,session是一个。对于多个浏览器窗口之间,同时或者相隔很短时间访问一个页面,session是多个的, 和浏览器的进程有关。对于一个同一个浏览器窗口,直接录入url访问同一应用的不同资源,session是一样的。
8、session是一个容器,可以存放会话过程中的任何对象。
9、session因为请求(request对象)而产生,同一个会话中多个request共享了一session对象,可以直接从请求中获取到session对象。
10、其实,session的创建和使用总在服务端,而浏览器从来都没得到过session对象。但浏览器可以请求Servlet(jsp也是Servlet)来获取session的信息。客户端浏览器真正紧紧拿到的是session ID,而这个对于浏览器操作的人来说,是不可见的,并且用户也无需关心自己处于哪个会话过程中。
---------------------------------------------------------------------------------------------------
比如下面一段使用session的代码
public void doGet(HttpServletRequest request, HttpServletResponse response) throws ServletException, IOException
{
response.setContentType("text/html");
response.setCharacterEncoding("utf-8");
PrintWriter out = response.getWriter();
// 得到用户名和密码,验证
String u = request.getParameter("username");
String p = request.getParameter("password");
UserBeanBO ubb = new UserBeanBO();
if (ubb.checkUser(u, p))
{
// 1.把成功登陆的用户所有信息放入session
UserBean ub = ubb.getUserBean(u);
request.getSession().setAttribute("userInfo", ub);
// 2.把购物车的信息取出
MyCartBO mcb = (MyCartBO)request.getSession().getAttribute("mycart");
ArrayList al = mcb.showMyCart();
// 把al放入request
request.setAttribute("mycartInfo", al);
// 用户合法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success.jsp").forward(request,response);
} else
{
// 用户不合法
request.getRequestDispatcher("error.jsp").forward(request, response);
}
}
HttpSession javax.servlet.http.HttpServletRequest.getSession()
Returns the current session associated with this request, or if the request
does not have a session, creates one.
Returns: the HttpSession associated with this request
See Also:
getSession(boolean)
翻译一下,当一个浏览器请求来到之后,Servlet处理程序(Servlet容器内部实现)将会主动检查请求信息Cookie当中是否有JSESSIONID,若有,找到对应JSESSION的HttpSession对象,如果没有,创建一个,具体的机制在Servlet容器的实现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