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目录
一、锁的种类
InnoDB支持的锁:表锁,行锁,间隙锁,Next-Key lock。
二、锁的理解
首先InnoDB下,数据其实是索引树(聚簇索引)的数据节点。所以锁也就是对索引进行上锁操作。
三、行锁
1、行锁的实现
就是对索引树的某一项进行上锁操作。
2、S锁,X锁
行锁分为共享锁,和排他锁。
- 共享锁,持有锁的线程可以对数据进行读取(不能编辑和删除),其他线程可以添加共享锁和直接读取数据,但是不可以添加排他锁。
- 排他锁,单前线程可以进行查询,编辑和删除,不允许其他线程进行任何操作,可以普通查询。
3、上锁
操作语句:
//共享锁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 lock in share mode
//排他锁
select * from table where ? for update;
insert into table values (…);
update table set ? where ?;
delete from table where ?;
4、行锁注意点
- 只有通过索引项检索数据,InnoDB才使用行级锁,否则,InnoDB将使用锁整张表。
- 如果多条记录的索引值相同,那么这些记录会出现锁冲突
- 当表有多个索引的时候,不同的事务可以使用不同的索引锁定不同的行
- 即使使用了索引来加行锁,也有可能演变成表锁
- 使用有索引的相等检索条件检索数据时,如果记录不存在,innoDB将使用间隙锁
四、间隙锁
1、间隙锁的产生
MySQL为了在可重复读的隔离级别下解决幻读问题,引入了间隙锁。
2、定义
间隙锁:锁定索引记录间隙,确保索引记录的间隙不变。间隙锁是针对事务隔离级别为可重复读或以上级别的。
2. 间隙锁作用
- 防止向间隙中添加数据
- 防止已存在数据修改为间隙中的数据
五、Next-Key lock
next-key lock锁其实就是行锁加上间隙锁,来实现RR级别上解决幻读问题。
六、 锁的使用
innoDB默认的隔离级别是可重复读(Repeatable Read),并且会以Next-Key Lock的方式对数据行进行加锁。Next-Key Lock是行锁和间隙锁的组合,当InnoDB扫描索引记录的时候,会首先对索引记录加上行锁(Record Lock),再对索引记录两边的间隙加上间隙锁(Gap Lock)。加上间隙锁之后,其他事务就不能在这个间隙修改或者插入记录。
当查询的索引含有唯一属性(唯一索引,主键索引)时,Innodb存储引擎会对next-key lock进行优化,将其降为record lock,即仅锁住索引本身,而不是范围。
七、扩展
- 只使用唯一索引查询,并且只锁定一条记录时,innoDB会使用行锁。
- 只使用唯一索引查询,但是检索条件是范围检索,或者是唯一检索然而检索结果不存在(试图锁住不存在的数据)时,会产生 Next-Key Lock。
- 使用普通索引检索时,不管是何种查询,只要加锁,都会产生间隙锁。
- 同时使用唯一索引和普通索引时,由于数据行是优先根据普通索引排序,再根据唯一索引排序,所以也会产生间隙锁。
备注
本文参考文章
本文主要介绍了MySQL InnoDB支持的锁,包括表锁、行锁、间隙锁和Next-Key lock。详细阐述了行锁的实现、S锁和X锁的区别、上锁操作及注意点,还说明了间隙锁的产生、定义和作用,以及Next-Key lock的原理和使用场景,最后给出了不同索引查询时锁的使用情况。
23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