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方法模式
工厂方法模式:定义一个用于创建对象的接口,让子类决定实例化哪一个类。工厂方法使一个类的实例化延迟到其子类。工厂方法实现了对扩展开放,对修改关闭。
工厂方法模式结构图:
工厂方法模式结构图代码解析:
//产品类
public interface Product{
public void operate();
}
//产品A类
public class ProductA implements Product{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print("A 类产品功能")
}
}
//产品B类
public class ProductB implements Product{
@Override
public void operate(){
print("B类产品功能")
}
}
//工厂类接口
public interface ProductFactroy{
Product getProduct();
}
//生产产品A的工厂类
public class ProductAFactory implements ProductAFactory{
@Override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
return new ProductA();
}
}
//生产产品B的工厂类
public class ProductBFactory implements ProductAFactory{
@Override
public Product getProduct(){
return new ProductB();
}
}
简单工厂 VS 工厂方法模式:
简单工厂模式最大的优点在于工厂类包含了必要的逻辑判断,根据客户端的选择条件动态实例化相关的类,对于客户端来说,去除了和具体产品的依赖。但是使用简单工厂模式时,扩展了一个新的产品类后,需要修改工厂方法的swicth语句块,违背了开闭原则。
使用工厂方法模式时,客户端需要决定实例化哪一个工厂来实现产品类,选择判断的问题还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工厂方法把简单工厂的内部逻辑判断移动到了客户端代码中进行。你要加新的产品类,本来需要改工厂类,现在只是修改客户端和添加一个工厂子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