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测试内容
确定自己的测试对象是什么,一个软件,什么软件;或者一个模块,什么模块。准备需要测试的软件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原型交互图以及系统效果图等等一切和软件有关的需求文档;通过对这些需求文档进行分析总结,使测试人员能够很好的了解甚至是全面了解被测对象的所有功能点以及需求点;
二、使用场景
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该软件或者模块,期望达到什么效果,用户关注什么。测试人员需要在测试之前认真的去思考待测对象被使用的场景,包括测试场景以及用户场景。
三、测试重点
本次测试的重点是什么,是主要测试功能还是测试性能,功能健壮性还是性能或者其他方面。测试人员需要清晰的知道本次测试的重点内容,知道重点之后不仅可以着重测试重点内容,而且可以减少测试时间提高测试效率。
四、测试环境
在什么环境下测试,即待测软件需要什么样的测试环境,包括软件和硬件以及网络要求等;对于
数据库有无要求,数据量有无要求,
操作系统有无要求,存不存在制约软件使用的硬件等等;
五、实现机制
作为一个测试,我们也许不需要了解一个软件的实现细节。但是基本的实现流程,我们绝对需要了解,它可以帮我们快速锁定软件的危险区,通过了解待测软件的实现机制,可以减少测试时间,提高我们的测试效率。并且能够为开发人员提供详细准确的bug产生的位置,帮助开发人员快速高效的解决产生的bug;
六、日志路径
测试软件之前,一定要确定日志文件在哪里。作为一个测试,定位bug产生的点是我们必不可少的一个工作,有日志的话,相信大家可以快速确定一个bug的级别高低。测试人员需要学习如何查看错误日志,并且学习更多的关于快速定位bug的方法。
七、版本差异
如果是一个增量版本,请确定是否存在版本差异。本次测试版本与上个版本不同点在哪里,需要关注什么,这点很重要。因为很多软件,外观可能没有变动,里面早已今非昔比。而且,测试人员需要时刻关注待测软件是否有需求变更的部分,若有需求变更的部分,测试人员在测试的时候需要着重测试需求变更的部分,同时要关注需求变更知否是否会对其他关联模块产生什么影响。
1.整理文档,总结经验
对于埋头苦干的你,一路辛劳却不知道自己有啥功劳,仿佛工作中只有苦劳。这时候,你该总结工作过程中的收获了。可能有业务的,有测试技术的,甚至包括过程邮件和心得体会都是咱们可以归档的成果。一来可以整理成项目资产,二来可以汇总成过程收获。把你的成果写进文档吧,也许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2.根据项目现有条件进行学习
根据不同的行业进行分类,有的行业重技术,有的行业重业务知识,有的行业重视规范和流程。迷茫的你,可以选择补强或补弱。补强的最简单办法就是向高手请教或者请求培训;补弱的办法就是公司用得比较少的又是测试行业需要的技能,可以自学。另外还可以在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质量/CMMI等方向进行学习,这种学习应建立在工作中本身接触得比较多的技能上,否则学习很难有成效。
3.新技术的学习
自然就是当今热门的新技术,这个不多说了,其他人都会提到。
4.换项目或者换环境
这个也不说了,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请慎用!
5.那就看书吧
当你仍然处于迷茫期,不知道如何解救自己时,那就看书吧。也不用管看什么书,有没有用,只要利于工作的就拼命去看吧。那就看书吧!骚年。
1. 管理型: 多学项目流程方面的知识 多学学过程改进,CMM .......
2. 技术型:
1. 白盒测试
2. 自动化测试
3. 性能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