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数问题

public static void fun(int n ,int m){ 
List<Integer> arr = new ArrayList<Integer>() ;
for(int i=1 ;i<=n ;i++){
arr.add(i) ;
}
int targetPeopleIndex = 0 ;
while(arr.size() > 1){
targetPeopleIndex = targetPeopleIndex + m - 1 ;
targetPeopleIndex = targetPeopleIndex % arr.size() ;
System.out.println("targetPeopleIndex = " + arr.get(targetPeopleIndex)) ;
arr.remove(targetPeopleIndex) ;
}
System.out.println("targetPeopleIndex = " + arr.get(0)) ;
}
<think>我们有一个关于“小孩报数问题”的编程需求。根据常见的理解,小孩报数问题通常指的是约瑟夫环问题(Josephus problem),即n个小孩围成一圈,从第一个开始报数,每次到m的出列,然后从下一个重新开始报数,直到最后剩下一个。 但是,根据引用的内容,用户并没有直接给出问题的具体描述。不过,我们注意到引用[2]中提到了“小朋友们”和“编程竞赛”,这可能与儿童编程教育相关。因此,我们假设这是一个简单的报数问题,可能不是复杂的约瑟夫环,而是更基础的顺序报数问题。 然而,为了确保全面性,我们将考虑两种可能性: 可能性1:简单的顺序报数。例如,n个小孩排成一排,从1开始报数,然后输出每个小孩的报数顺序。 可能性2:约瑟夫环问题。 由于用户没有明确,我们可以先实一个简单的顺序报数(即每个小孩依次报数1,2,3,...,n),然后再考虑约瑟夫环问题。但根据问题名称“小孩报数问题”,在编程竞赛中常指约瑟夫环问题。 我们参考引用[1]和[3]中关于多线程的内容,但这个问题通常不需要多线程。因此,我们忽略多线程,采用单线程模拟。 下面我们将按照约瑟夫环问题来求解,因为这是更经典的问题。 约瑟夫环问题描述: 有n个小孩,编号从1到n,围成一圈,从第一个小孩开始报数到m的小孩出列,然后下一个小孩重新从1开始报数,直到剩下最后一个小孩。 解决方案: 我们可以使用循环链表或队列来模拟,但更常见的是使用组和模拟循环的方式(取模运算)。 步骤: 1. 初始化一个组表示小孩是否还在圈中,或者使用一个队列(循环队列)来模拟。 2. 使用一个变量count表示当前报数,从1开始,当报数到m时,当前小孩出列,然后重置count为0(因为下一个小孩要重新从1开始报数)。 3. 直到只剩下一个小孩为止。 另一种更高效的方法是使用递推公式(学方法),但这里我们使用模拟方法,因为更直观。 我们使用一个组来存储小孩的编号,然后模拟报数过程,每次移除一个小孩,直到剩下一个。 具体算法: 1. 初始化:用一个向量(动态组)存储小孩的编号(1到n)。 2. 设置一个变量current表示当前报数的小孩的索引,初始为0(因为组从0开始)。 3. 设置一个变量count表示当前报的,从1开始。 4. 循环直到向量中只剩一个小孩: - 如果count等于m,则移除当前索引的小孩,并将count重置为0(因为移除后下一个小孩将从1开始报数),并且当前索引不增加(因为移除后后面的元素前移,当前索引位置已经是下一个小孩)。 - 否则,count加1,current加1(指向下一个小孩)。 - 注意:当current超过组大小时,需要取模回到开头(模拟圆圈)。 但是,在移除一个元素后,后面的元素会前移,所以如果我们移除当前元素,下一个元素的位置就是当前的索引(因为后面的元素前移了),所以current不需要增加,但需要取模。 然而,我们也可以使用队列来模拟:将队首元素出队并重新入队,直到计到m-1次,然后第m次出队时不再入队,而是移除。这样重复直到队列中只剩一个元素。 两种方法都可以,这里使用队列方法更直观。 队列模拟方法: 1. 初始化一个队列,将1到n依次入队。 2. 设置一个计器count=0。 3. 当队列大小大于1时: - 取出队首元素,count加1。 - 如果count等于m,则输出(或记录)这个出列的小孩,并将count重置为0(说明这个小孩被移除了)。 - 否则,将这个小孩重新入队(即报数不是m,则继续留在圈中)。 4. 最后队列中剩下的一个小孩就是胜出者。 但是注意:这种方法中,报数顺序就是出列顺序。 我们也可以使用组模拟循环链表,这里我们使用队列方法。 然而,用户要求使用C++编程,因此我们将用C++实队列方法。 注意:队列方法中,我们不需要考虑环形,因为队列本身可以循环使用。 例如:n=5, m=3 初始队列:1,2,3,4,5 第一步:报数11出队,报数1(不是3),重新入队 -> 队列:2,3,4,5,1 第二步:报数22出队,报数2(不是3),重新入队 -> 队列:3,4,5,1,2 第三步:报数3:3出队,报数3(等于3),移除,count重置为0 -> 队列:4,5,1,2 然后继续:报数1:4出队,报数1(不是3),入队 -> 5,1,2,4 报数2:5出队,报数2(不是3),入队 -> 1,2,4,5 报数3:1出队,报数3,移除 -> 队列:2,4,5 如此继续,直到剩下最后一个。 代码实: 我们将编写一个函,输入参为小孩总n和报数m,输出最后剩下的小孩的编号(或者输出出列顺序,这里我们输出最后剩下的编号)。 如果用户需要输出每一步出列的小孩,可以稍作修改。 由于问题没有明确,我们假设输出最后剩下的小孩的编号。 代码: 注意:我们使用标准库中的队列(queue)。 步骤: 1. 包含头文件:<iostream>和<queue> 2. 创建队列,将1到n入队。 3. 循环直到队列大小大于1: - 循环m-1次:将队首元素出队并重新入队(这样前m-1个小孩被移到队列尾部) - 然后第m个小孩(队首)出队,并不再入队(即移除) 4. 最后队列中剩下的就是结果。 为什么这样可行? 因为每次我们把前m-1个小孩移到队列尾部,那么第m个小孩就在队首,直接移除即可。 例如:n=5, m=3 初始:1,2,3,4,5 第一步:将前2个(1,2)移到后面:队列变为3,4,5,1,2,然后移除3 -> 剩下4,5,1,2 第二步:将前2个(4,5)移到后面:1,2,4,5,然后移除1 -> 剩下2,4,5 第三步:将前2个(2,4)移到后面:5,2,4,然后移除5 -> 剩下2,4 第四步:将前2个(2,4)移到后面:还是2,4,然后移除2 -> 剩下4 但是注意:当队列中元素不足m个时,我们这样操作: 例如:当前队列有2个元素(2,4),我们要3个,那么实际上我们2个(2,4)后,下一个应该是2(因为循环),但我们这样操作:将前2个(2,4)移到后面,队列变成2,4,然后下一个队首是2,移除2?这不对,因为应该是到3,即2(报1)、4(报2)、2(报3)所以移除2。 我们的方法在队列中元素不足m个时,仍然会移动m-1次,这样实际上相当于循环了若干圈。所以这个方法是正确的,因为移动m-1次后,下一个就是第m个。 因此,代码实如下: 注意:当m=1时,直接全部移除,最后一个就是第一个小孩,但这样没有意义。所以m应该大于1。 我们按照上述思路编写代码。 但是,如果m很大,比如m大于当前队列长度,移动m-1次会浪费。我们可以优化:实际需要移动的次是 (m-1) % 当前队列长度,因为移动队列长度次相当于一圈,回到原位。但是为了简单,我们不考虑优化,因为题目可能n不大。 下面给出代码: 如果用户需要输出每一步出列的小孩,我们可以修改为输出出列顺序。 由于问题没有明确,我们输出最后剩下的编号。 如果用户需要输出出列顺序,我们可以稍作调整。 这里我们按照输出最后剩下的小孩编号来实。 代码示例: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josephus(int n, int m) { if (n <= 0) return -1; // 无效输入 queue<int> q; // 初始化队列,小孩编号1~n for (int i = 1; i <= n; i++) { q.push(i); } // 当队列中不止一个小孩 while (q.size() > 1) { // 将前m-1个小孩移到队列尾部 for (int i = 0; i < m - 1; i++) { int front = q.front(); q.pop(); q.push(front); } // 第m个小孩出队(移除) q.pop(); } // 返回最后剩下的编号 return q.front(); } int main() { int n, m; cout << "请输入小孩总n和报数m: "; cin >> n >> m; int last = josephus(n, m); cout << "最后剩下的小孩编号是: " << last << endl; return 0; } /* 但是,我们注意到引用[2]中提到“小朋友们”,可能这个问题是用于儿童编程教学,所以可能不是约瑟夫环,而是简单的报数。如果是简单的报数(比如从1报到n),那么问题就很简单。 简单报数问题:n个小孩,从1开始报数,每个小孩报一个,输出报数序列。 例如:n=5,输出:1 2 3 4 5 代码: for (int i=1; i<=n; i++) { cout << i << " "; } 但是,用户问题名称为“小孩报数问题”,在编程竞赛中通常是约瑟夫环。因此,我们按照约瑟夫环实。 如果用户需要的是简单报数,那么问题就太简单了,所以我们假设是约瑟夫环。 另外,我们也可以考虑扩展:输出每次出列的小孩编号。 修改函,输出每次出列的顺序: 我们可以修改函,在每次移除小孩时输出其编号,并最后输出剩下的编号。 修改后的josephus函(输出过程): */ void josephus_with_process(int n, int m) { if (n <= 0) return; queue<int> q; for (int i = 1; i <= n; i++) { q.push(i); } int count = 0; cout << "出列顺序: "; while (q.size() > 1) { // 前m-1个移到后面 for (int i = 0; i < m - 1; i++) { int front = q.front(); q.pop(); q.push(front); } // 第m个出列 int out = q.front(); q.pop(); cout << out << " "; } // 最后一个 cout << "\n最后剩下: " << q.front() << endl; } /* 在主函中调用josephus_with_process(n, m)即可。 考虑到用户可能是儿童编程教学,我们提供两种选择:简单报数和约瑟夫环报数。但问题没有明确,所以我们以约瑟夫环为主。 如果用户需要简单报数,那么代码非常简单,这里不单独实。 因此,我们提供约瑟夫环的解决方案。 注意:如果m小于1,则无效。我们在代码中加入检查。 修改主函,加入输入检查。 但是,为了符合引用[2]中的儿童编程,我们也可以考虑更简单的版本,即不使用队列,而使用组模拟。因为队列对于儿童可能较难理解。 组模拟方法: 使用一个组表示小孩是否在圈中(0表示在圈中,1表示出圈),然后模拟报数过程。 步骤: 1. 初始化组,所有元素为0(表示都在圈中)。 2. 设置一个变量count表示当前报数(从1开始),一个变量index表示当前小孩索引(从0开始),一个变量outCount表示已经出圈的小孩(初始为0)。 3. 循环直到outCount等于n-1(即只剩一个): - 如果当前小孩在圈中(组值为0),则报数count加1。 - 如果count等于m,则将该小孩出圈(组值置为1),count重置为0,outCount加1,并记录出圈顺序。 - 然后index移动到下一个位置(index = (index+1) % n,循环)。 4. 最后遍历组,找到那个还在圈中的小孩。 代码实组模拟):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josephus_array(int n, int m) { if (n <= 0 || m <= 0) return -1; vector<int> circle(n, 0); // 0表示在圈中 int count = 0; // 当前报数 int index = 0; // 当前小孩索引 int outCount = 0; // 出圈 // 出圈顺序,如果需要可以输出 cout << "出列顺序: "; while (outCount < n-1) { // 如果当前小孩还在圈中,则报数 if (circle[index] == 0) { count++; if (count == m) { // 出圈 circle[index] = 1; outCount++; count = 0; // 重置报数 cout << index+1 << " "; // 小孩编号是索引+1 } } index = (index + 1) % n; } cout << endl; // 找到最后剩下的那个 for (int i = 0; i < n; i++) { if (circle[i] == 0) { return i+1; } } return -1; // 不会发生 } int main_array() { int n, m; cout << "请输入小孩总n和报数m: "; cin >> n >> m; if (m <= 0) { cout << "报数m必须大于0" << endl; return 1; } int last = josephus_array(n, m); cout << "最后剩下的小孩编号是: " << last << endl; return 0; } /* 两种方法都可以,队列方法更简洁,组模拟更直观。 我们选择队列方法作为主要实,因为代码更简洁。但组模拟更接近底层逻辑,容易理解。 在,我们根据用户需求,我们提供队列方法的实(因为更简洁,且效率相当)。 但是,注意队列方法中,我们移动m-1次,当m很大时效率可能不高。我们可以优化:实际移动次为 (m-1) % current_size,但这里为了简单,我们不做优化,因为问题规模可能不大。 因此,我们最终选择队列方法,并输出最后剩下的编号。 如果用户需要输出出列顺序,我们可以使用队列方法并输出每次出列的小孩。 考虑到用户可能是儿童编程,我们使用队列方法并输出过程,这样更清晰。 因此,我们修改主程序,使用josephus_with_process函。 最终代码(队列方法,输出过程): */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m; cout << "请输入小孩总n和报数m: "; cin >> n >> m; if (m <= 0) { cout << "报数m必须大于0" << endl; return 1; } if (n <= 0) { cout << "小孩总n必须大于0" << endl; return 1; } queue<int> q; for (int i = 1; i <= n; i++) { q.push(i); } cout << "出列顺序: "; while (q.size() > 1) { // 将前m-1个小孩移到队列尾部 for (int i = 0; i < m - 1; i++) { int front = q.front(); q.pop(); q.push(front); } // 第m个小孩出列 int out = q.front(); q.pop(); cout << out << " "; } // 输出最后剩下的小孩 cout << "\n最后剩下的小孩编号是: " << q.front() << endl; return 0; } /* 测试:n=5, m=3 出列顺序: 3 1 5 2 最后剩下: 4 但是,经典约瑟夫环问题中,n=5, m=3,出列顺序应该是:3, 1, 5, 2, 剩下4。这里我们输出了4个出列(因为剩下4的时候循环就停止了,所以最后剩下4没有出列),所以输出顺序是3,1,5,2。 因此,输出正确。 注意:如果用户要求输出所有小孩的出列顺序(包括最后一个),那么我们需要修改:在循环中,当队列大小大于0(而不是1)时,并且当队列大小为1时,我们直接输出最后一个而不需要移动。但通常最后一个不叫出列,而是剩下。所以我们的输出是出列顺序(即被淘汰的顺序),最后一个不淘汰。 所以,我们按照上述代码。 如果用户要求输出最后一个小孩的编号(即胜利者),我们单独输出。 因此,上述代码符合要求。 在,我们根据用户要求,将代码整合。 由于用户没有明确,我们提供输出出列顺序和最后剩下的小孩。 因此,最终代码如上。 注意:引用[1]中提到了多线程,但这个问题不需要多线程,所以我们不使用多线程。 最后,生成相关问题。 */</think>### C++ 小孩报数问题解决方案 小孩报数问题(约瑟夫环问题)是一个经典的编程问题:$n$ 个小孩围成一圈,从第 $k$ 个小孩开始报数,每次到 $m$ 的小孩出列,然后从下一个小孩重新开始报数,直到所有小孩出列。以下是两种高效实方案: #### 方法一:使用队列模拟(推荐)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queu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m; cout << "请输入小孩量 n 和报数 m: "; cin >> n >> m; queue<int> children; for (int i = 1; i <= n; i++) { children.push(i); // 初始化队列 } cout << "出列顺序: "; while (!children.empty()) { // 将前 m-1 个小孩移到队尾 for (int i = 1; i < m; i++) { children.push(children.front()); children.pop(); } // 第 m 个小孩出列 cout << children.front(); children.pop(); if (!children.empty()) cout << " → "; } return 0; } ``` #### 方法二:使用组循环标记 ```cpp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n, m; cout << "请输入小孩量 n 和报数 m: "; cin >> n >> m; vector<bool> out(n, false); // 标记是否出列 int count = 0, index = 0, total = n; cout << "出列顺序: "; while (total > 0) { if (!out[index]) { count++; if (count == m) { out[index] = true; // 标记出列 total--; count = 0; cout << index + 1; if (total > 0) cout << " → "; } } index = (index + 1) % n; // 环形移动 } return 0; } ``` ### 算法说明 1. **队列方法**: - 时间复杂度:$O(n \times m)$ - 空间复杂度:$O(n)$ - 利用队列 FIFO 特性,将报数出列的小孩移到队尾 2. **组标记法**: - 时间复杂度:$O(n \times m)$ - 空间复杂度:$O(n)$ - 使用环形索引 `(index + 1) % n` 模拟圆圈[^1] ### 测试示例 输入: ``` n = 5, m = 3 ``` 输出: ``` 出列顺序: 3 → 1 → 5 → 2 → 4 ``` ### 应用场景 - 算法竞赛中的经典问题 - 内存受限环境(组法更省内存) - 教育场景中讲解循环和队列概念[^2]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