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给出链表结点的数据结构:
2 {
3 double keyVal;
4 struct _list_node * next;
5 }ListNode;
Q1 单链表的反序

1 ListNode * reverseList(ListNode * head)
2 {
3 ListNode * p1, * p2 , * p3;
4 // 链表为空,或是单结点链表直接返回头结点
5 if (head == NULL || head -> next == NULL)
6 {
7 return head;
8 }
9 p1 = head;
10 p2 = head -> next;
11 while (p2 != NULL)
12 {
13 p3 = p2 -> next;
14 p2 -> next = p1;
15 p1 = p2;
16 p2 = p3;
17 }
18 head -> next = NULL;
19 head = p1;
20
21 return head;
22 }
Q2
找出链表的中间元素
1
ListNode
*
find_midlist(ListNode
*
head)
2
{
3
ListNode
*
p1,
*
p2;
4
5
if
(head
==
NULL
||
head
->
next
==
NULL)
6
{
7
return
head;
8
}
9
p1
=
p2
=
head;
10
while
(
1
)
11
{
12
if
(p2
->
next
!=
NULL
&&
p2
->
next
->
next
!=
NULL)
13
{
14
p2
=
p2
->
next
->
next;
15
p1
=
p1
->
next;
16
}
17
else
18
{
19
break
;
20
}
21
}
22
return
p1;
23
}
思路分析:
单 链 表的一个比较大的特点用一句广告语来说就是“不走回头路”,不能实现随机存取(random access)。如果我们想要找一个数组a的中间元素,直接a[len/2]就可以了,但是链表不行,因为只有a[len/2 - 1] 知道a[len/2]在哪儿,其他人不知道。因此,如果按照数组的做法依样画葫芦,要找到链表的中点,我们需要做两步(1)知道链表有多长(2)从头结点 开始顺序遍历到链表长度的一半的位置。这就需要1.5n(n为链表的长度)的时间复杂度了。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有的。想法很简单:两个人赛跑,如果A的 速度是B的两倍的话,当A到终点的时候,B应该刚到中点。这只需要遍历一遍链表就行了,还不用计算链表的长度。
上面的代码就体现了这个想法。
Q3
链表排序

1 double cmp(ListNode * p ,ListNode * q)
2 { return (p -> keyVal - q -> keyVal);}
3
4 ListNode * mergeSortList(ListNode * head)
5 {
6 ListNode * p, * q, * tail, * e;
7 int nstep = 1 ;
8 int nmerges = 0 ;
9 int i;
10 int psize, qsize;
11 if (head == NULL || head -> next == NULL)
12 { return head;}
13 while ( 1 )
14 { p = head;
15 tail = NULL;
16 nmerges = 0 ;
17 while (p)
18 { nmerges ++ ; q = p; psize = 0 ;
19 for (i = 0 ; i < nstep; i ++ ){
20 psize ++ ;
21 q = q -> next;
22 if (q == NULL) break ;
23 }
24 qsize = nstep;
25 while (psize > 0 || (qsize > 0 && q))
26 {
27 if (psize == 0 ){e = q; q = q -> next; qsize -- ;}
28 elseif (q == NULL || qsize == 0 ){e = p; p = p -> next; psize -- ;}
29 elseif (cmp(p,q) <= 0 ){e = p; p = p -> next; psize -- ;}
30 else {e = q; q = q -> next; qsize -- ;}
31 if (tail != NULL){tail -> next = e;}
32 else {head = e;}
33 tail = e;
34 }
35 p = q;
36 }
37 tail -> next = NULL;
38 if (nmerges <= 1 ){ return head;}
39 else {nstep <<= 1 ;}
40 }
41 }
思路分析:
链表排序最好使用归并排序算法。堆排序、快速排序这些在数组排序时性能非常好的算法,在链表只能“顺序访问”的魔咒下无法施展能力;但是归并排序却如鱼得水,非但保持了它O(nlogn) 的时间复杂度,而且它在数组排序中广受诟病的空间复杂度在链表排序中也从 O(n) 降到了 O(1) 。真是好得不得了啊,哈哈。以上程序是递推法的程序,另外值得一说的是看看那个时间复杂度,是不是有点眼熟?对!这就是分治法的时间复杂度,归并排序又是 divide and conquer 。
Q4
判断一个单链表是否有环

1 int is_looplist (ListNode * head)
2 {
3 ListNode * p1, * p2;
4 p1 = p2 = head;
5
6 if (head == NULL || head -> next == NULL)
7 {
8 return 0 ;
9 }
10
11 while (p2 -> next != NULL && p2 -> next -> next != NULL)
12 {
13 p1 = p1 -> next;
14 p2 = p2 -> next -> next;
15 if (p1 == p2)
16 {
17 return 1 ;
18 }
19 }
20
21 return 0 ;
22
23 }
思路分析:
这道题是《C 专 家编程》中的题了。其实算法也有很多,比如说:我觉得进行对访问过的结点进行标记这个想法也不错,而且在树遍历等场合我们也经常使用。但是在不允许做标记 的场合就无法使用了。在种种限制的条件下,就有了上面的这种算法,其实思想很简单:就像两个人在操场上跑步一样,只要有个人的速度比另一个人的速度快一 点,他们肯定会有相遇的时候的。不过带环链表与操场又不一样,带环链表的状态是离散的,所以选择走得快的要比走得慢的快多少很重要。比如说这里,如果一个 指针一次走三步,一个指针一次走一步的话,很有可能它们虽然在一个环中但是永远遇不到,这要取决于环的大小以及两个指针初始位置相差多少了。呵呵。你能看 出两个指针的速度应该满足什么关系才能在有环的情况下相遇吗?如果你知道,不妨跟我讨论一下,呵呵。
有一个单链表,其中可能有一个环,也就是某个节点的next指向的是链表中在它之前的节点,这样在链表的尾部形成一环。
问题:
1、如何判断一个链表是不是这类链表?
2、如果链表为存在环,如果找到环的入口点?
解答:
一、判断链表是否存在环,办法为:
设置两个指针(fast, slow),初始值都指向头,slow每次前进一步,fast每次前进二步,如果链表存在环,则fast必定先进入环,而slow后进入环,两个指针必定相遇。(当然,fast先行头到尾部为NULL,则为无环链表)程序如下:
{
slist * slow = head , * fast = head;
while ( fast && fast -> next )
{
slow = slow -> next;
fast = fast -> next -> next;
if ( slow == fast ) break ;
}
return ! (fast == NULL || fast -> next == NULL);
}
二、找到环的入口点
当fast若与slow相遇时,slow肯定没有走遍历完链表,而fast已经在环内循环了n圈(1<=n)。假设slow走了s步,则 fast走了2s步(fast步数还等于s 加上在环上多转的n圈),设环长为r,则:
2s = s + nr
s= nr
设整个链表长L,入口环与相遇点距离为x,起点到环入口点的距离为a。
a + x = nr
a + x = (n – 1)r +r = (n-1)r + L - a
a = (n-1)r + (L – a – x)
(L – a – x)为相遇点到环入口点的距离,由此可知,从链表头到环入口点等于(n-1)循环内环+相遇点到环入口点,于是我们从链表头、与相遇点分别设一个指针,每次各走一步,两个指针必定相遇,且相遇第一点为环入口点。
程序描述如下:
slist
*
FindLoopPort(slist
*
head)
{
slist
*
slow
=
head,
*
fast
=
head;
while
( fast
&&
fast
->
next )
{
slow
=
slow
->
next;
fast
=
fast
->
next
->
next;
if
( slow
==
fast )
break
;
}
if
(fast
==
NULL
||
fast
->
next
==
NULL)
return
NULL;
slow
=
head;
while
(slow
!=
fast)
{
slow
=
slow
->
next;
fast
=
fast
->
next;
}
return
slow;
}
附一种易于理解的解释:
一种O(n)的办法就是(搞两个指针,一个每次递增一步,一个每次递增两步,如果有环的话两者必然重合,反之亦然):
关于这个解法最形象的比喻就是在操场当中跑步,速度快的会把速度慢的扣圈
可以证明,p2追赶上p1的时候,p1一定还没有走完一遍环路,p2也不会跨越p1多圈才追上
我们可以从p2和p1的位置差距来证明,p2一定会赶上p1但是不会跳过p1的
因为p2每次走2步,而p1走一步,所以他们之间的差距是一步一步的缩小,4,3,2,1,0 到0的时候就重合了
根据这个方式,可以证明,p2每次走三步以上,并不总能加快检测的速度,反而有可能判别不出有环
既然能够判断出是否是有环路,那改如何找到这个环路的入口呢?
解法如下: 当p2按照每次2步,p1每次一步的方式走,发现p2和p1重合,确定了单向链表有环路了
接下来,让p2回到链表的头部,重新走,每次步长不是走2了,而是走1,那么当p1和p2再次相遇的时候,就是环路的入口了。
这点可以证明的:
在p2和p1第一次相遇的时候,假定p1走了n步骤,环路的入口是在p步的时候经过的,那么有
p1走的路径: p+c = n; c为p1和p2相交点,距离环路入口的距离
p2走的路径: p+c+k*L = 2*n; L为环路的周长,k是整数
显然,如果从p+c点开始,p1再走n步骤的话,还可以回到p+c这个点
同时p2从头开始走的话,经过n步,也会达到p+c这点
显然在这个步骤当中p1和p2只有前p步骤走的路径不同,所以当p1和p2再次重合的时候,必然是在链表的环路入口点上。
扩展问题:
判断两个单链表是否相交,如果相交,给出相交的第一个点(两个链表都不存在环)。
比较好的方法有两个:
一、将其中一个链表首尾相连,检测另外一个链表是否存在环,如果存在,则两个链表相交,而检测出来的依赖环入口即为相交的第一个点。
二、如果两个链表相交,那个两个链表从相交点到链表结束都是相同的节点,我们可以先遍历一个链表,直到尾部,再遍历另外一个链表,如果也可以走到同样的结尾点,则两个链表相交。
这时我们记下两个链表length,再遍历一次,长链表节点先出发前进(lengthMax-lengthMin)步,之后两个链表同时前进,每次一步,相遇的第一点即为两个链表相交的第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