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语言模型的应用日益广泛。然而,如何确保这些模型生成的内容在AI原生应用中符合预期,仍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的问题。以下内容来自于《AI 原生应用开发:提示工程原理与实战》一书(京东图书:https://item.jd.com/14373635.html),这本书为应用软件开发者详细介绍了大语言模型应用中极为关键的提示工程相关知识。

书中基于大量的实践和分析,提出了一种创新的提示框架 ——KITE(knowledge、instruction、target、edge),这一框架为引导大语言模型提供了系统性的方法,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大语言模型,提升模型输出的质量和效率。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KITE 提示框架。

一、KITE提示框架概述
KITE提示框架包含四个核心组成部分:注入知识(knowledge)、明确指令(instruction)、设定目标(target)和界定边界边界(edge)。这四个部分的首字母恰好组成了一个易于记忆的单词——KITE。在这里,KITE不仅指风筝,更象征着一种引导和约束的力量,使大语言模型在完成任务时既能自由翱翔,又能受到适当的约束。
- 注入知识(Knowledge):为大语言模型提供相关领域或主题的基础知识,确保其对任务背景有清晰地理解。
- 明确指令(Instruction):清晰地告诉大语言模型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确保指令的明确性和可执行性。
- 设定目标(Target):明确大语言模型生成内容应达到的预期目标、标准或效果,为生成内容提供明确的方向。
- 界定边界(Edge):指出大语言模型在生成内容时应遵守的规则或限制,确保内容的合规性和边界性。
KITE 提示框架有助于更好地组织思路,确保提示信息的完整性和一致性,使我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时更加系统和全面。接下来,将逐一深入探讨该框架的每个组成部分。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11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