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Andrej Karpathy的开源项目nanochat以其“100美元、4小时复现ChatGPT”的惊人效率,在开发者社区中迅速走红。然而,如果仅仅将nanochat视为一个巧妙的教学工具,或许会错失其背后更深远的意义。这个项目的发布,实际上是Karpathy对其宏大的AI思想体系的一次具象化展示。
通过nanochat这扇窗口,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理解他提出的“软件3.0”和“LLM OS”等前瞻性概念。这些思想,不仅解释了我们当前所处的AI时代的技术特征,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关于未来软件开发和技术生态格局的蓝图。

软件范式的演进
要理解nanochat的定位,我们首先需要回顾Karpathy提出的软件三代演进理论。
-
软件1.0 是我们所熟知的传统软件开发。程序员使用C++、Java、Python等语言,为计算机编写精确、明确的指令。代码的逻辑由人类智慧直接定义。
-
软件2.0 伴随着深度学习的兴起而诞生。其核心不再是人类编写的指令,而是神经网络的权重参数。开发者不再直接编写复杂的图像识别或语音转换逻辑,而是通过准备和标注大规模数据集,然后运行优化算法,让神经网络自己“学习”出解决问题的最佳参数。代码的逻辑,是从数据中“涌现”出来的。
-
软件3.0 则是大型语言模型(LLM)带来的全新范式。在这个时代,LLM本身成为了一个新的、可编程的计算平台。而编程这种平台的“代码”,不再是Python或C++,而是自然语言,即我们所说的提示词(Prompts)。一个精心设计的提示词,可以引导LLM完成极其复杂的任务,其作用等同于一段软件1.0时代的程序。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