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志记录器的管理
系统通过保持多个 Logger 对象的方式来进行日志记录的分类。每一个 Logger 对象代表一类日志分类。因此, Logger 对象的名称属性是其唯一标识,通过名称属性获取一个 Logger 对象: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LoggerName”);
一般的,使用类名来作为日志记录器的名称,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能够尽量减少日志记录器命名之间的冲突(因为 Java 类使用包名),同时能够将日志记录分类得尽可能的精细。因此,假定有一 UserManager 类需要使用日志服务,则更一般的使用方式为:
Logger logger = Logger.getLogger(UserManager.class);
log4j.rootCategory=INFO, stdout, fileout
log4j.logger.com.wolfsquare.log2=DEBUG,stdout
rootCategory logger是缺省的logger,记录所有的包的信息输出。
第二个logger是只输出指定包com.wolfsquare.log2下的日志信息。
那么INFO,DEBUG又是什么意思呢,他们是信息的分级标识,通过继承实现这个实现自定义级别的分级。
第三块配置两句的意思是这样的:
rootCategory 把所有类的INFO级别以上的信息输出到stdout和fileout两个appender中,
logger.com.wolfsquare.log2,把com.wolfsquare.log2包中的所有类(包括子包)DEBUG级别(含)以上的信息输出到stdout 中
一个logger可以输出到很多个设备中(appender),如果需要增加输出设备则用分号分隔开appender名称即可。
输出信息的分类级别是DEBUG > INFO > WARN > ERROR,信息细节由细到粗,指定输出某一级别的信息时,
过细的信息输出将会被忽略
如果一个配置中有多个logger,他们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答案是,在输出上,他们没有任何关系,都是独立运作的,
不相关的,但是在配置上,父包的配置会传给子包,如果子包没有另外定义配置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