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性能指标
一)计算机的性能指标
1. 时钟频率(主频)。CPU的工作节拍是由主时钟来控制的,主时钟不断产生固定频率的时钟脉冲,这个频率就是主频。现在除了看单个CPU主频外,还要看处理器的核心数量。
2. 高速缓存。高速缓存器均由静态RAM组成,CPU管芯面积不能太大的情况下,L1级高速缓存的容量不可能做得太大。
3. 运算速度。MIPS:百万条指令/秒,MFLOPS:百万次浮点运算/秒。
4. 运算精度。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二进制数据的位数。位数越多,精度越高。单片机一般使用8位、16位字长,大中型机使用32位、64位字长,巨型机一般使用64位字长。现在普通PC都有64bit。
5. 内存的存储容量。一般用字节(Byte)数来度量,2*10=1KB, , 2*20=1MB,2*30=1GB,2*40=1TB,代表1024b = 1KB,1024KB=1MB,1024MB = 1 GB,1024GB = 1 T。
6. 存储器的存取周期。内存连续完成两次读或者写所需的最短时间。普通硬盘和固态硬盘。
7.数据处理速率。
PDR = L / R
L = 0.85G+0.15H+0.4J+0.15K
R = 0.85M+0.09N+0.06P
其中,
G 每条定点指令的位数;
H 每条浮点指令的位数;
J 定点操作数的位数;
K 浮点操作数的位数。
M 平均定点加法时间;
N 平均浮点加法时间;
P 平均浮点乘法时间。
8. 响应时间。
0.1秒,用户感受不到延迟;
1.0秒,用户愿意接受的时间;
10秒,用户可以接受的时间极限,超过这个时间是不可接受的。
9.RASIS特性。
可靠性 Reliability
可用性 Availability
可维护性 Serviceability
完整性 Integraity
安全性 Security
10.平均故障响应时间。从出现故障到该故障得到确认修复前的这段时间。
11.兼容性。JAVA,一次编写,一次编译,到处运行。
二)操作系统
1.系统的可靠性
2.系统的吞吐量,单位时间内所处理的信息量。
3.系统响应时间。
4.系统资源利用率。
5.可移植性。
三)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数据库描述功能。定义数据库的全局逻辑结构,局部逻辑结构和其他各种数据库对象。
2.数据库管理功能。配置管理、数据存取与更新管理、数据完整性管理、数据安全管理。
3.数据库的查询和操纵功能。检索和修改。
4.数据库维护功能。数据引入引出管理、数据结构维护、恢复功能、性能检测。
四)Web服务器
WEB服务器也称为WWW服务器,主要功能是提供网上信息浏览服务。
性能指标:最大并发连接数、响应延迟、吞吐量、成功请求数、失败请求数、每秒点击次数、每秒成功点击次数、每秒失败点击次数、尝试连接数、用户连接数。
二、性能设计
这一块内容主要是针对WEB服务器性能来说。
一)负载均衡
1.基于特定服务器软件的负载均衡。应用网络协议HTTP中的 重定向 功能,Location指令,接收到这个指令的浏览器将自动重定向到Location指明的另外一个URL。发送Location指令比执行服务请求,对节点的负载要小得多。不过,这个实现起来比较困难,实际应用不多。
2.基于DNS(域名服务器)的负载均衡。基于一个原则:DNS服务器可以为不同的地址配置同一个名字,解析名字时候,随机得到其中一个地址。在应答DNS查询时,DNS服务器对每个查询将以DNS文件中主机记录的IP地址按照顺序返回不同的解析结果,将客户端的访问引导到不同的节点上去,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这种方式的优点是经济、简单易行,而且节点可以分布于网络上任意的位置。
3.反向代理负载均衡。一般的代理是客户使用代理访问外部服务器,反向代理是多个客户使用它访问内部服务器。代理服务器必须打开两个连接:一个对外的连接,一个对内的连接。容易导致代理服务器成为服务性能的瓶颈。它屏蔽了内部节点的信息,具有安全的优点。Nginx就是一个很好的反向代理服务器,最近我也在使用这个。
4.基于NAT(网络地址转换)的负载均衡。在内部地址和外部地址之间进行转换。将一个外部IP地址映射为多个内部IP地址,对每次连接请求动态地转换为一个内部节点的地址,将外部的连接请求引导到某一个节点上,达到负载均衡的目的。可以通过软硬件来实现。
PS:系统监视的命令
UNIX/Liunx: w,ps,last
windows: netstat,perf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