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捕获/事件捕获

冒泡型事件的基本思想是、事件按照从最特定的事件目标到最不特定的事件目标(document对象)的顺序触发。

[html]   view plain  copy
  1. <html>  
  2.     <head>  
  3.         <title></title>  
  4.     </head>  
  5.     <body onclick="theClick()">  
  6.         <div onclick="theClick()">点击</div>  
  7.     </body>  
  8. </html>  
IE5.5冒泡顺序如下:
(1)<div>

(2)<body>

(3)<document>


为什么称作冒泡、因为事件按照DOM的层次结构像水泡一样不断上升。让我想起了一首歌:"吹泡泡、吹泡泡、泡泡飞啊飞得高、飞到天空中、问声太阳好"。


IE6呢、稍微修改了冒泡型事件、这样<html>元素也可以接收冒泡的事件、还是上面的代码。
IE6的冒泡顺序如下:
(1)<div>
(2)<body>
(3)<html>
(4)<document>

Mozilla1.0及更高版本也支持冒泡事件但到达了另一层次。类似IE6.0,它也支持<html>元素级别的事件、不过,事件"起泡"一直上升到Windows窗口对象。继续前面的代码、点击<div>元素将造成下图所示的事件冒泡:


捕获型事件:

IE使用冒泡型事件、相对的、Netscape使用了另一种称为捕获型事件(eventcapturing)的解决方案、事件的捕获和冒泡刚好相反的两种过程——捕获型事件中、事件从最不精确的对象(document对象)开始触发、然后到最精确(也可以在窗口级别捕获事件,不过必寻由开发人员特别指定)。Netscape不会将页面上的很多元素暴露给事件。继续使用前面的代码示例、事件按照下面的路径传播:
(1)document
(2)<div>
有些人也称之为自顶向下的事件模型,因为它是从DOM层次的顶端开始向下延伸的:



DOM事件流:
DOM(文档对象模型)结构是一个树型结构,当一个HTML元素产生一个事件时,该事件会在元素结点与根节点之间按特定的顺序传播,路径所经过的节点都会收到该事件,这个传播过程可称为DOM事件流。事件顺序有两种类型:事件捕捉和事件冒泡。

DOM标准的事件模型
我们已经对上面两个不同的事件模型进行了解释和对比。DOM标准同时支持两种事件模型,即捕获型事件与冒泡型事件,但是,捕获型事件先发生。两种事件流都会触发DOM中的所有对象,从document对象开始,也在document对象结束(大部分兼容标准的浏览器会继续将事件是捕捉/冒泡延续到window对象)。继续使用前面的例子、在与DOM兼容的浏览器中点击<div>元素时、事件流的进行如下图:

注意因为事件的目标(<div>元素)是最精确的元素(于是,在DOM树中最深),实际上它会接收两次事件,一次在捕获过程中,另一次在冒泡过程中。DOM事件模型的最独特的性质是,文本节点也触发事件(在IE不会)。所以如果点击示例中的<div>点击</div>、实际的事件流应该是:

件冒泡与事件捕获




事件冒泡和事件捕获分别由微软和网景公司提出,这两个概念都是为了解决页面中事件流(事件发生顺序)的问题。

<div id="outer">
    <p id="inner">Click me!</p>
</div>

上面的代码当中一个div元素当中有一个p子元素,如果两个元素都有一个click的处理函数,那么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一个函数会首先被触发呢?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微软和网景提出了两种几乎完全相反的概念。

事件冒泡

微软提出了名为事件冒泡(event bubbling)的事件流。事件冒泡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把一颗石头投入水中,泡泡会一直从水底冒出水面。也就是说,事件会从最内层的元素开始发生,一直向上传播,直到document对象。

因此上面的例子在事件冒泡的概念下发生click事件的顺序应该是p -> div -> body -> html -> document

事件捕获

网景提出另一种事件流名为事件捕获(event capturing)。与事件冒泡相反,事件会从最外层开始发生,直到最具体的元素。

上面的例子在事件捕获的概念下发生click事件的顺序应该是document -> html -> body -> div -> p

addEventListener的第三个参数

“DOM2级事件”中规定的事件流同时支持了事件捕获阶段和事件冒泡阶段,而作为开发者,我们可以选择事件处理函数在哪一个阶段被调用。

addEventListener方法用来为一个特定的元素绑定一个事件处理函数,是JavaScript中的常用方法。addEventListener有三个参数:

element.addEventListener(event, function, useCapture)

第一个参数是需要绑定的事件,第二个参数是触发事件后要执行的函数。而第三个参数默认值是false,表示在事件冒泡的阶段调用事件处理函数,如果参数为true,则表示在事件捕获阶段调用处理函数。请看例子

事件代理

在实际的开发当中,利用事件流的特性,我们可以使用一种叫做事件代理的方法。

<ul id="color-list">
    <li>red</li>
    <li>yellow</li>
    <li>blue</li>
    <li>green</li>
    <li>black</li>
    <li>white</li>
</ul>

如果点击页面中的li元素,然后输出li当中的颜色,我们通常会这样写:

(function(){
    var color_li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lor-list');
    var colors = color_list.getElementsByTagName('li');
    for(var i=0;i<colors.length;i++){                          colors[i].addEventListener('click',showColor,false);
    };
    function showColor(e){
        var x = e.target;
        alert("The color is " + x.innerHTML);
    };
})();

利用事件流的特性,我们只绑定一个事件处理函数也可以完成:

(function(){
    var color_list = document.getElementById('color-list');
    color_list.addEventListener('click',showColor,false);
    function showColor(e){
        var x = e.target;
        if(x.nodeName.toLowerCase() === 'li'){
            alert('The color is ' + x.innerHTML);
        }
    }
})();

使用事件代理的好处不仅在于将多个事件处理函数减为一个,而且对于不同的元素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假如上述列表元素当中添加了其他的元素(如:a、span等),我们不必再一次循环给每一个元素绑定事件,直接修改事件代理的事件处理函数即可。

冒泡还是捕获?

对于事件代理来说,在事件捕获或者事件冒泡阶段处理并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但是由于事件冒泡的事件流模型被所有主流的浏览器兼容,从兼容性角度来说还是建议大家使用事件冒泡模型。

IE浏览器兼容

IE浏览器对addEventListener兼容性并不算太好,只有IE9以上可以使用。

要兼容旧版本的IE浏览器,可以使用IE的attachEvent函数

object.attachEvent(event, function)

两个参数与addEventListener相似,分别是事件和处理函数,默认是事件冒泡阶段调用处理函数,要注意的是,写事件名时候要加上"on"前缀("onload"、"onclick"等)。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